2014届七年级生物下册名师教案: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章综合1(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写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知道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知道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肾脏内部结构特点和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分析,体会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用具及材料: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猪的肾脏,解剖盘,解剖针,肾脏内部结构挂图。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一周来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访问了医生,收集了尿检化验单,关注了自己每天排尿的情况,各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和发现。
生:汇报。
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抓住了解决问的关键,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起来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板书)〔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问:尿的形成和排出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各部分分别有何作用?
生:整体感知泌尿系统的组成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修改)
师:好记性!这么快就记住了。下面同学们请看课桌上解剖盘里里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什么?平时你们怎样叫它?
生:(对照后回答)是肾,我们平时叫它“猪腰子”。
师:肾脏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为什么是红色?请对照书上插图想像一下。
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实物和插图对照,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联系前面学过的毛细血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可想象出肾脏里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呈现红色。
师:动脉、静脉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回忆并回答。
师:谁能说说肾动脉、肾静脉各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明确肾动脉把来自心脏的血运给肾脏,肾静脉收集肾脏毛细血管里的血液向心脏方向输送。)
师:血液流经肾脏的作用是什么?
生:给肾脏输送养料和氧气(教师启发学生用血液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生:还能把肾脏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师:血液流经肾脏不仅给肾脏运送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还能在肾脏中形成尿液。同学们翻开书P81,阅读课文,结合插图-42把课文中表示肾脏内部结构的名词和表示各结构之间层次关系、位置关系的句子划出来。
生:肾小球毛细血管一端连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一端连出球小动脉,另一端连肾静脉。
师:肾中这两种毛细血管哪一个与其他器官里的毛细血管相似?哪个与其不同?
生:回忆血液循环模式图对比后回答。
师:OK!(表示为此而高兴,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为继续探究“加油”)出示挂图讲述:
1、血液在肾脏里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
2、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肾小囊内壁、肾小管壁也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肾小囊内壁紧贴肾小球,肾小管外面紧紧缠绕毛细血管,所以当血液流经肾脏时会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及肾小管发生成分变化。
3、血管中的液体是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叫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叫尿液。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
这是科学家为我们测定的数据〔出示P82资料〕。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何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生:小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并用形象化语言描述)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能够从肾脏结构特点分析,用科学家提供的可靠资料为论据,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我完全同意你们的看法,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
生: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反思:通过“尿的形成和排出”多媒体课件的观察,由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静态变动态,给学生一个直接思维,再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自己去描述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体现了“不好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理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自知、自思为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