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二次襯砌施工工艺标准.doc

发布:2017-03-21约6.0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标准 FHEC-SD-9-2007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以模板台车方式施工的公路隧道二次衬砌。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D70-2004)。 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监控量测 1)监测拱顶下沉量及仰拱顶隆起量,沿隧道纵向每10~50m一个断面,隧道中线上下点各设置一点,预埋锚杆。 2)监测隧道内空变位,沿隧道纵向每10~50m一个断面。 通过以上方法判断判定围岩及隧道稳定性、支护参数合理性,并为二次衬砌浇筑时间提供依据。 3.1.2 在围岩监测中满足一下条件方可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1.07~0.15mm/d。 3)二次衬砌前的唯一已达总位移的80%以上。 4)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发展。 5)对于V类围岩,当不满足这些条件,围岩有失稳迹象时,为了控制过大变形以及安全需要可以提前进行二次衬砌。 3.1.3 断面检查。根据隧道中线和高程测量,检查开挖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欠挖部分按规范要求进行修凿,并做好断面检查记录。 3.1.4 符合隧道工程地质和随文地质情况,分析围岩稳定性特点,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围岩的稳定状态,制订施工技术措施或变更施工方法。 3.1.5 二次衬砌开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3.2 机具准备 3.2.1 测量设备:水准仪、全站仪、钢尺等。 3.2.2 安全设备:防破电线、照明灯、安全帽、安全带等。 3.2.3 混凝土拌和、运输及浇筑设备:混凝土拌和站(机)、装载机、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运输泵、导管、振捣器、衬砌台车等。 3.2.4 钢筋加工、安装设备: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电焊机等。 3.3 材料准备 3.2.1 原材料:水泥、石子、砂、钢筋等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保其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按混凝土设计强度及防渗要求,设计防渗混凝土的配合比并进行试验室验证,满足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及防渗要求。 3.4 作业条件 3.4.1 衬砌台车及衬砌混凝土压力较大,要求衬砌台车行走轨道铺设稳定,轨枕间距要适当,道床要振捣密实,承载力符合要求,必须时可先施工隧道底板,防止过量下沉。拱架模板的假设和加强,均应考虑其腹部的通行空间,以保证洞内运输的畅通。电力线路、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3.4.2 施工作业人员要求 操作工人应由工长或现场技术人员对操作的工人进行培训、技术安全交底。做到熟练掌握投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技术,要有应对安全紧急救援措施。操作人员要保持相对固定。 3.4.3 监理工程师已检查完毕,签发衬砌混凝土施工报告。 4 施工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监控测量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时间→断面检查→布设衬砌台车轨道→安防水层→安装衬砌钢筋→台车就位→台车净空、衬砌厚度检查→台车面板整修涂脱模剂→台车加固、输送管安装、挡头板安装→混凝土配料、拌和、运输→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衬砌内净空检查、外观检查。 4.2 操作步骤及方法 4.2.1 监控量测 依据设计资料,对隧道拱顶下陷量、仰拱隆起量及隧道周边位移进行监控测量,通过以上监控测量数据,判定围岩及隧道稳定性、支护参数合理性,并为二次衬砌浇筑时间提供依据。 隧道净空断面尺寸检查 先用断面仪沿隧道纵向每10m测一个断面,根据断面测量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处理超、欠挖。在铺挂防水层前,用铺挂防水层简易台车结合隧道中线和水平量测,再测量隧道净空断面尺寸。具体方法是:在简易台车前段焊接一段钢筋圆弧,钢筋圆弧尺寸与衬砌外轮廓尺寸相同,在准备铺挂防水层的区段,人力推动台架沿中线方向行走,检查开挖洞身有无欠挖,若有欠挖及时处理,欠挖部分按规范要求进行修凿,并做好断面检查记录。 铺设轨道 根据隧道中线和高程及断面尺寸,确定轨道的位置。轨道铺设应稳固,其位移和沉降量均应符合施工误差要求。 防水工程与衬砌钢筋 1)防水层及钢筋施工 隧道防水层是在衬砌背面设置隧道专用型贴背吊带式高分子土工布复合防排水卷材,土工布设置在防水卷材与喷射土层之间,其作用兼作衬背防水层施工以可靠便利为原则,直接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