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暗挖隧道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docx

发布:2019-08-12约2.8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暗挖隧道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暗挖土质隧道的开挖。 土方开挖方法:根据地质条件、隧道长度、断面大小、埋置深度、地面环境条件,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工期等要求,开挖可选择下列基本方法: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双侧壁导洞法等。 2. 施工准备 2.1 机具准备 2.1.1 机具:小型挖掘机、装载机、风镐、空压机、风枪、矿车等有轨设备;提升架、手推车、自卸车、镐、铁锹、电钻、吊桶、罐笼等。 2.1.2 测量设备: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激光指向仪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隧道开挖面必须保持在无水条件下施工,遇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水、注浆止水等措施加以防治。 2.2.2 竖井施工完毕,马头门已加固完成。 2.2.3 暗挖隧道开挖前地层超前支护及预加固措施已完成。采用中隔壁法等方法时,两侧超前支护应分阶段完成。 2.2.4 开挖和运输设备准备就绪。 2.3 技术准备 2.3.1 隧道开挖前已核对地质资料,调查沿线地下管线、构筑物及地面建筑物基础等,并制定保护措施。 2.3.2 隧道开挖前,已根据建设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和交接,测设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等隧道测量。 2.3.3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已经审批,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3.1 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 3.1.1 工艺流程 开挖下台阶土方喷射混凝土支立拱部格栅开挖上台阶土方 开挖下台阶土方 喷射混凝土 支立拱部格栅 开挖上台阶土方 下一循环喷射混凝土支立边墙和仰拱格栅 下一循环 喷射混凝土 支立边墙和仰拱格栅 3.2.2 操作方法 3.2.2.1 先开挖①部土方,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土质隧道一般采用短台阶(1~1.5B)(B为隧道开挖跨度)或超短台阶(3~5m)开挖。上台阶的底部位置应根据地质和隧道开挖高度确定,一般情况下,宜在起拱线以下。当拱部围岩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台阶长度,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3.2.2.2 进行②部土方开挖时,下台阶开挖后应及时施工边墙、仰拱。 3.2.2.3 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0.5~1.0m。 3.3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地质较差、断面较大的土质隧道。。 3.3.1 工艺流程 下一循环喷射混凝土支立墙体和仰拱格栅开挖下方土方开挖核心土喷射混凝土支立拱部格栅开挖上方环形拱部土方 下一循环 喷射混凝土 支立墙体和仰拱格栅 开挖下方土方 开挖核心土 喷射混凝土 支立拱部格栅 开挖上方环形拱部土方 3.3.2 操作方法 3.3.2.1 先开挖上台阶的环形拱部土方,环形拱部根据地质情况可分为一块或几块开挖,及时支护。当围岩地质条件差,自稳时间较短时,开挖前应在拱部设计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超前支护。 3.3.2.2 在拱部初期支护的保护下再开挖②部核心土。核心土应留坡度,并不得出现反坡,核心土面积不应小于开挖断面50﹪。 3.3.2.3 上台阶施工完成后,应按台阶法施工下台阶及仰拱③部。 3.3.2.4 环形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0.5~1m。 中隔壁法适用于较大跨度、浅埋、软弱地质隧道。见下图。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隧道应按设计尺寸严格控制开挖断面,不得欠挖。中线、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边墙基础和隧底地质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土体严禁扰动。 4.1.3 隧道预留变形量应根据土质情况、隧道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当无类比资料时,单线土质隧道预留变形量取30~70mm。 4.2 一般项目 4.2.1 隧道允许超挖值应符合下表 表 隧道允许超挖值(mm) 开挖部位 平均超挖 最大超挖 国标、行标 企标 国标、行标 企标 拱部 ≤100 ≤100 ≤150 ≤150 边墙 ≤100 ≤50 ≤150 ≤100 仰拱 ≤100 ≤50 ≤150 ≤100 4.2.2 中线贯通允许偏差为:平面位置30mm,高程±20mm。 5. 成品保护 5.1 为减少地层沉降,隧道土方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支护。 5.2 超挖或小规模塌方处理时,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回填,必要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同一隧道相对开挖时,当两工作面相距20m时应停挖一端,另一端继续开挖,并做好测量工作,及时纠偏。防止隧道纵轴线出现偏差。 6.2 两条平行隧道,相距小于一倍隧道开挖跨度时,其开挖面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 6.3 为防止围岩不稳造成超挖现象,开挖时应预留50~100mm厚的人工清理量,土方开挖后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