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doc

发布:2017-04-02约2.0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第一课时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课程标准 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2-1-1 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情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 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描述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析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思考、研究远古居民的文明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形成人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的认识,从而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与人类形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小故事导入历史的概念。那么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由此,引出古人类遗址,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授: 利用视频介绍北京人并提出问题: 一、北京人 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 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通过古猿、北京人复原图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得出。) 3、北京人的生活 通过图片、视频及其截图等由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⑴使用打制石器(介绍旧石器时代。) ⑵使用天然火(说出火种的来源,火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火的意义。) ⑶过群居的生活(根据图片资料和阅读卡等材料分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活动:找错误 二、山顶洞人 利用山顶洞人复原图、山顶洞人的骨针与饰品、及山顶洞人人工取火想象图等与北京人进行比较提问: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这种进步说明了什么? 从外貌特征,火的使用情况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说明人类在进化、在发展。 课堂小结: 请大家根据视频和课文内容来完成图表。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距今时间 70万-20万年 3万年 外貌特征 面部保留某些猿的特征 与现在人基本相似 使用的工具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为主。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用火情况 天然火 人工取火 生活群体 群居 氏族 作业布置: 作业本P74~75 ◇板书设计 一、北京人 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3、北京人的生活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使用天然火 ⑶过群居的生活 二、山顶洞人 第二课时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2.知道新石器时代新在哪里。 3.理解原始农业村落的生产和生活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我国农业村落的特点。 教学札记 【预习导学】 1.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2.结合古西亚村落想象图,说说这个村落人们生活的特点(从吃、住、用等方面说明) 3.他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通读教程,完成上述三个问题,大体上了解本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定居生活——农业村落的出现) 【课内研讨】 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你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2. 举例说明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生产特点。 教师活动: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工具也不断的改进,从而把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带入了新石器时代。那么,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较,新在哪里呢? 2.工具的改进,又推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为人类的定居创造了条件。我国是历史上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那我国当时的居民的有时怎么样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呢?(学生结合教材100-101页资料讨论完成) 【当堂巩固】 根据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情况,对比一下当时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特特点的异同,填写下表。 自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