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增添我们的魅力》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课 塑造良好形象(第二课时)
增添我们的魅力
教学目的:
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作为一名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生活、求职、工作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行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请看材料:
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2008年8月14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84公斤级决赛中,意大利选手安德烈亚明古齐最终夺冠。而来自瑞典的运动员阿布拉哈米安冲金失败,在颁奖仪式现场,阿布拉哈米安因不满比赛结果而怒摔铜牌。16日,国际奥委会公布三项决定包括:阿布拉哈米安比赛成绩无效;他将被逐出奥运村;他的奥运选手身份也同时作废。国际奥委会同时剥夺了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国际奥委会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
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从洛阳到杭州。因为迷失方向,就向路旁的一位老者问路,他开口直呼:“老头儿,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
老者见这人无礼,心中不悦,顺口答道:“到杭州走中间那条路,里程大约七八千丈。“这人感到很奇怪,大惑不解地问:”老头儿,你们这里真奇怪,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冷冷地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因为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之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这人听了之后,十分羞愧,无言以对。
平时我们接触一个人,给我们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就是他的个人礼仪,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尊为“礼仪之邦”。不少经典著述中,有很多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所谓“礼仪”,分开来讲,礼者,礼也,即对待别人的礼节;仪者,式也,即尊重别人的仪式。“礼”与“仪”乃一硬币之两面,不可分开。礼在内,仪在外,从一定意义上讲,礼是做人之根本,仪是行世之方略。
过渡:既然个人礼仪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个人礼仪来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
板书:二、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
多媒体显示材料:
材料一:小王是某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在学校参加了某大型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一星期后,她幸运地接到了这家企业的面试通知,小王非常高兴。为了给应聘单位留下好印象,她特意买了一套新潮的时装,并做了一个新潮发型,兴冲冲前往面试。见面时,小王发现主考官用异常的眼光看自己,感觉很不自在,结果小王意外落选了。
一位人事总监说:“我认为你不可能仅仅由于戴了一条领带而取得一个职位,但是我可以肯定你戴错了领带就会使你失去一个职位。”
材料二:教材第10---11页
思考:材料一中小王为什么会落选?材料二中的谢娜凭什么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人事总监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说明成功是从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开始的。整洁、得体、美观、高雅的仪容仪表,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好感好成功;脏乱、不当、丑陋、俗气的仪容仪表,带给我们的只能是轻视、反感好失败。
学生活动: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同学互相观察,指出各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有关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教师归纳:(结合学生活动)仪容仪表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仪表修饰要做到“适合身体”,符合自己的年龄、容貌、肤色、身材和身份;要“适应场合”,与活动场合的气氛、环境相协调;要“整体协调”,展现出整体风采;要“适度”,把握分寸,自然合宜。
过渡: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除了要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还要注意自己的形体姿态。
板书:三、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学生活动:形体姿态表演
(一)把形体姿态表演的内容分成坐、立、行、交谈四大项,根据表演的内容自由结成小组,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把自己置身在各种礼仪环境中,体验各种礼仪内容,从中得到教育,学到礼仪知识。
(二)畅谈体会,每个同学可以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表现、看了“形体姿态表演”以后的收获等几个方面谈。共同探讨形体姿态礼仪的具体要求。
教师评点:
站姿:站立时要挺胸收腹,双肩展平,双腿并拢,目视前方,面带微笑。(示范)
(做不规范动作)象这样的姿势可不规范!
走姿:行走时应双肩平稳,双目平视前方,双臂前后自然摆动,摆幅以30度为宜。步履要自然且富于节奏感,表现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