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 五 年、月、日第3课时 练习六说课稿 苏教版.docx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五年、月、日第3课时练习六说课稿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五、年、月、日”第3课时的“练习六”。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紧接前两课时,通过复习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引入日历的制作,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时间知识。教材内容与三年级学生已掌握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紧密相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日历制作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序列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2.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日历制作问题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3.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制作日历,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年月日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具体包括:
-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能够判断给定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确定每个月的天数,特别是大月和小月的区别。
-根据年份和月份确定该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进而填写整个月的天数和星期。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平年和闰年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公历年份除以4是否能被整除来判断是否为闰年的规则,以及特殊情况(如整百年份需要除以400)。
-在确定每月天数时,对于二月天数的处理可能会造成混淆,尤其是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计算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时,学生可能难以记忆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的规律,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或辅助工具来帮助记忆。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五、年、月、日”的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和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日历模板、年份对照表、平闰年判断图解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年月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日历制作步骤和计算过程。
4.实验器材:准备纸张、彩色笔等,用于学生制作个人日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包含不同年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对日历制作的重要性。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判断几个年份,巩固判断方法。
-教师介绍月份天数的规律,重点讲解大月和小月的天数差异。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确定一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并据此填写整个月的天数和星期。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分发日历模板,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以下任务:
-根据年份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确定每个月的天数,并填写在日历上。
-根据月份和年份确定该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填写整个月的星期分布。
-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日历,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月份天数规律以及日历制作的关键步骤。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家中制作一个个人日历,并尝试填写下一年度的日历。
-提醒学生注意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探索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年月日的历史背景:介绍日历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埃及、罗马和中国的日历系统,以及公历(格里高利历)的制定过程。
-时间的测量工具:介绍古代和现代用于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沙漏、日晷、钟表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时间的文化意义:探讨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看法和庆祝方式,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等,以及它们与日历的关系。
-时间管理技巧:介绍一些简单的时间管理方法,如番茄工作法、时间块管理等,帮助学生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2.拓展建议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一个全年日历,并尝试记录重要的家庭和学校事件。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天文台或博物馆,了解日历的历史和科学原理。
-小组项目: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