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二章第一节《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涉及钠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钠的性质为切入点,与高一学生已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原子结构等知识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金属单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观念。通过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学生将发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对化学变化的科学认知,增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提升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应用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钠这种活泼金属的性质及其反应,学生可能仅有初步的认识,缺乏系统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好奇,对实验现象尤其感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注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钠的性质非常活泼,学生在观察钠与水反应时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反应现象。此外,对于钠的制备方法,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或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可能对钠的应用领域缺乏了解,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讲解钠的性质和反应原理,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知识。
2.设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钠的制备过程和应用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种非常特别的金属——钠。你们知道钠吗?它有什么特别的性质呢?”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耐心地听着,并记录下他们的答案。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钠的性质”几个字,然后开始讲解钠的基本性质,如银白色、密度小、熔点低等。
2.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钠的颜色是银白色的?它的密度和熔点有什么特点?”
3.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补充,使学生对钠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钠与水反应实验演示
1.老师拿出实验器材,向学生们介绍实验步骤:“今天我们要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首先将钠块放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
2.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实验,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你们可以看到,钠与水反应时会产生气泡,并放出热量,这是由于钠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气泡和热量?这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4.学生们踊跃发言,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
四、钠的制备方法介绍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钠的制备方法”几个字,开始讲解钠的工业制备方法。
2.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钠是如何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工业上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3.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补充,使学生对钠的制备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钠的应用领域探讨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钠的应用领域”几个字,开始讲解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钠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3.学生们踊跃发言,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使学生对钠的应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钠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
2.老师鼓励学生们:“同学们,钠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金属,它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学习,深入了解钠的相关知识。”
3.学生们表示赞同,并纷纷点头。
七、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钠在新能源、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学生们认真听讲,并在下课后开始着手完成作业。
八、课堂反思
1.老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老师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钠的物理性质:除了课本中提到的银白色、密度小、熔点低等性质,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钠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其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的特点。
2.钠的化学性质:除了钠与水的反应,还可以介绍钠与酸、碱的反应,以及钠在空气中与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