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顺光照明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3-12约9.91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在我国这样一个隧道数量众多的国家,对隧道照明节能进行研究及新兴技术的标

准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节能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手:1)选择高光效低能耗的灯具。近年来LED照明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公路隧

道照明的主流。2)准确测量洞外亮度。洞外亮度是隧道照明设计指标的基础,但影

响洞外亮度的因素太多,天气、季节、地形等,目前设计阶段很难做到真实测量。

3)照明控制。照明控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概括为手动,分时分等级以及自动控

制这三种控制方法。随着LED无级调光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隧道成功应用了该项技

术。4)合理的灯具布设与照明配光。灯具种类、功率大小的选取固然重要,但是只

有布灯形式合理,才能使照明质量达到最优。得益于LED光源灯具的应用与发展,LED

透镜曲面设计可使光强分布方向更易于人为控制,灯具光强非对称配光的照明应用也

将会变得普遍。LED光源灯具在调光和非对称配光方面的优势,为隧道照明节能潜力

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1、隧道顺光照明

一般来说,光的品质越高、亮度越高、显色性越好,能达到的照明效果就越好,

但是隧道照明中,在不改变照明形式的条件下,增加亮度意味着灯具数量的增加、瓦

数的增加、耗电量的增加,这与目前提倡的节能设计背道而驰。而顺光照明主要就是

通过改变光的方向来改变照明效果的。顺光照明从改变光源倾角出发,找到最利于人

眼识别的配光曲线,从这个角度入手,对照明系统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这种非对称配光方式相比于传统配光方式的优点主要包括:

1)缩短停车视距。顺光照明方案在同样亮度下能产生更好的照明效果,使驾驶

员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识别障碍物。及时识别障碍物能缩短反应时间,从而

缩短停车视距,增加行车安全性。

2)控制眩光。眩光是一种在一定空间或者时间内由于视野中不适亮度分布而产

生的极端的亮度对比,在公路行驶过程中是一种不利因素。顺光照明这种非对称配光

能够通过有效避免直接眩光。

3)人体视觉适应。当驾驶员发现道路上出现障碍目标并立即做出相应的正确操

作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为保证刹车安全,驾驶员需要良好的视觉环境判断距

3/

10

离远近,而顺光照明通过提高路面亮度与障碍物的对比度,增强障碍物背面轮廓的质

感,能使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判断障碍物的大小和距离,从而作出及时合理的处理方

式。

本项目将通过系统的研究实验总结,提出隧道顺光照明的灯具配光曲线、安装角

度、布灯形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形成规范化的应用指南。

2、隧道照明智能控制技术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应根据交通量变化、洞外亮度变化、季节更替等多种工况制定

调光及运营管理方案。《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根据隧道

洞口环境以及车速等条件,规定了隧道洞外引道照明设置了亮度固定数值,未进一步

规定隧道洞外引道照明过渡渐变标准。根据车速及交通量等条件,规定了隧道内入口

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的亮度固定值,未制定依据隧道洞内外环境亮度检测数

值进行自动调光的相关技术标准。目前虽然自动调光技术已逐渐成熟,但由于相关标

准的缺失,该项技术在各地的推广应用效果却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对洞内智能调光

控制技术提出规范化的指引。

对于隧道洞口引道照明,目前国内标准根据设计车速,对引道照明设置亮度和长

度进行的规定。但引道照明作为夜间衔接洞内外的照明段落,在实现照明亮度过渡的

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能源节约方面,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容易出现洞内外亮

度反差引起视觉的偏差的问题。因此,研究引道照明的亮度过渡指标,对隧道洞外引

道路灯与洞内隧道灯具控制联动的提出控制策略,形成技术指南,能够填补行业在该

项技术领域的空白。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工程设施分会组织编制,广州北二环交通科技有

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邀请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

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金宇公路产业发展有限公

司、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中德建基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越秀交通基建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云星宇

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编制工作,计划完成时间为2022年6月。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州北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