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海家宴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6-09约5.03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编制说明

1

《青海家宴服务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5年4月,青海省商务厅联合青海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及省内相关企业,共同向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提交《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团体标准编制的项目建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经全面调研“青海家宴”产业现状、发展需求和标准化基础,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决定将该项目纳入2025年度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依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关于开展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在与项目提出方深入沟通后,组织专家进行编制。

2.制定背景

一、国家与地方政策协同推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4年)明确提出“优化服

务消费环境”“完善服务消费标准”,要求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激发消费潜力。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进一步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培育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为青海家宴服务标准化提供顶层指引。青海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将“发布

15个餐饮地方和团体标准”列为重点目标,并明确培育“高原生态餐饮”品牌,推动餐饮与文旅、家政等业态融合,为家宴服务标准制定提供直接政策依据。

《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编制说明

2

二、基层实践经验为标准化提供样本支撑。2024年青海与香港美心集团在香港联合推出12道“青珍港味”创新菜,以青海绿色农畜产品为基底,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餐饮理念,获得香港政商界高度赞誉。同年4月,香港美心·青海“家宴”北京首发品鉴活动揭幕,以品鉴(美心)青海“家宴”12道菜品为切入点,宣传推介“青海家宴”品牌,展示青海绿色食材和特色餐饮创新发展理念,搭建起从青藏高原到首都北京的美食与文化桥梁。此外,青海多地探索出可复制的家宴服务模式,如祁连县“寄养经济”通过村集体与农户合作养殖藏羊、牦牛,实现“幸福食堂”食材自给自足,年均节约成本超10万元,为家宴食材供应链标准化提供范例;红柳村“幸福家宴”通过合作社免费提供食材、组织村民共餐,形成“家宴+基层治理”融合路径,积累了服务流程规范化的实践经验。祁连县通过“积分超市”奖励机制和“铁村大喇叭”宣传,将婚丧嫁娶宴席规模、礼金标准等量化管理,有效遏制铺张浪费,为家宴服务中融入文明用餐理念提供实践参考;西宁市餐饮企业推行“小份菜”“边角料再利用”等举措,形成从食材采购到餐厨垃圾减量的绿色餐饮模式,为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民族文化传承与市场需求双向驱动。青海家宴承载藏族、撒拉族、回族等民族特色,已形成成熟的饮食文化体系。撒拉族非遗文化通过邮储银行金融支持转化为文旅消费热点(如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凸显标准化对文化传播与经济价值挖掘的双重意义。城镇化进程催生家庭小型化带来的家宴外包需求,

《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编制说明

3

而乡村旅游发展亟需标准化服务提升体验品质。青海省实施方案提出打造“美食名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家宴标准化可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四、行业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当前青海餐饮业存在服务标准不一、食品安全监管薄弱、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需通过标准化提升服务品质。商务部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推动行业向精细化、品牌化转型。青海“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餐桌”追溯体系、餐厨垃圾源头减量等实践已见,标准化可促进农牧业、餐饮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生态食材—特色餐饮—文旅体验”产业链闭环。

3.起草过程

(一)方案计划制定(2025年5月)

2025年5月,组织专家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组对标准任务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任务要求,安排了工作进度,对标准的名称、内容和整体框架进行了探讨。

(二)组织起草及征求意见(2025年5月-6月)

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政策文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资料分析及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经工作组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形成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形成后,分别召开了多次线上线下,并邀请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饭店协会、青海省知名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逐条逐句讨论,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标准征

《青海家宴服务总体指南》编制说明

4

求意见稿。

标准送审、技术审查及报批等工作将有序推进。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规范性、协调一致、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