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913-2013 果梢斑螟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11约5.9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B16

备案号:40083-2014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913—2013

果梢斑螟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Dioryctriapryeri

2013-12-04发布2013-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191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毛宝居、王海洋、高群宗、周春艳、李兴鹏、施耀林、庄虔昱、高娟、

赵庆玲、张杨、孟黎鹏、毛赫。

1

DB22/T1913—2013

果梢斑螟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果梢斑螟防治的虫情调查、综合治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林区果梢斑螟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

隶于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又名松果梢斑螟。以幼虫为害松属树种球果和嫩梢的重要蛀实类害虫。其分布、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3.2

有虫株率percentageofInsectInfectedtrees

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害虫在林内分布的均匀程度。3.3

球果被害率conedamagedrate

在样地内按照一定的取样方式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株调查被害球果占调查球果总数的百分比。3.4

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

单个球果上害虫的平均数量,表示害虫发生和严重程度。

4虫情调查

2

DB22/T1913—2013

4.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进入结实期的红松(Pinuskoraiensis)天然林、人工林。

4.2发生分级

用球果被害百分率表示,分为三级。

轻微:球果的被害率在≤5%,用“+”表示;

中度:球果的被害率在>5%,≤15%,用“++”表示;严重:主梢的被害率在>15%,用“+++”表示。

4.3踏查

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有寄主分布的林分内,按预先设定的线路,采取机械取样法,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沿道路、林班线选取60株样株,随机检查果梢斑螟危害枝梢及球果,查看果梢斑螟危害情况,计算有虫株率。将踏查结果填入《果梢斑螟线路踏查记录表》,其格式见附录B。

4.4标准地调查

4.4.1标准地的设立

在踏查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位,在发生虫害的林地内设立面积为0.2hm(40m×50m)标准地若干块,标准地总面积不得少于调查林地总面积的5%。在连续多年发生虫害的林地内设立永久性标准地,逐年逐次进行调查。

4.4.2样株的设立

在标准地内,采取单对角线(长度)或Z字型取样法进行线进行样株设置,间隔3株~5株抽取有结实能力的单株为样株,抽取调查样株20株,不低于60个球果,将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其格式见附录C。

5综合治理

5.1防治原则

球果被害率<5%时,采取营林预防;

球果被害率5%-15%时,以生物防治及物理机械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球果被害率>15%时,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及物理机械防治。

5.2防治技术

5.2.1营林防治

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造林方法按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执行;对现有林分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抚育管理方法按照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执行。

5.2.2物理防治

5.2.2.1人工捕捉

对低矮寄主林木,于4月~6月人工除去幼虫和蛹。

3

DB22/T1913—2013

5.2.2.2灯光诱杀

于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期间,在林间空地、林缘和山坳等开阔地段,按照1台/公顷设置杀虫灯诱杀。

5.2.3生物防治

5.2.3.1赤眼蜂防治

于低矮林分,释放赤眼蜂适用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