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3015-2019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06约3.9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B1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3015—2019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massrearingandapplyingofBaryscapusdioryctriae

2019-05-27发布2019-06-17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I

DB22/T301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李兴鹏、李亚男、左彤彤、陈越渠、毛赫。

1

DB22/T3019—2019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梢斑螟啮小蜂(Baryscapusdioryctriae)人工繁育、应用和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替代寄主蛹人工繁育红松梢斑螟啮小蜂防治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可供防治其它鳞翅目蛀食类害虫参考。

2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为害红松Pinuskoraiensis球果及枝梢的蛀食害虫。2.2

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BaryscapusdioryctriaeYangSong

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科Chalalcididae,是果梢斑螟的寄生性天敌。其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B。

2.3

蜂种originalspeciesgroup

自然环境条件下收集的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个体或室内人工繁育的第1代、第2代个体。

3人工繁育

3.1基本设施和备品3.1.1设施

接种室、育蜂室、冷藏室、暗室等及接蜂箱(柜)、冰柜、生化培养箱、解剖镜等。3.1.2备品

形管、广口瓶、培养皿、刀片、镊子、剪刀、软毛刷、尼龙纱(80目)、黑布、皮筋套、脱脂棉、消毒液等。

3.2繁殖寄主选择及保存条件

3.2.1繁殖寄主用螟蛾科昆虫蛹

3.2.2储藏温度4℃~5℃,相对湿度RH65%~RH75%。

3.2.3储藏时间不宜超过15d。

3.3蜂种采集

2

DB22/T3019—2019

3.3.1果梢斑螟蛹期

应6月初采集果梢斑螟被害枝条,室内解剖出蛹后,以单头放入指形管中待用或置于约4℃条件下保存。

3.3.2红松梢斑螟啮小蜂成虫期

3.3.2.1红松梢斑螟啮小蜂成虫期,在林间挂寄主蛹,诱集产卵。

3.3.2.2隔5d1次,取回上次挂的蛹。

3.3.2.3回室内后,单蛹放入指形管中待用或置于约4℃条件下保存。

3.4蜂种选择及扩繁

3.4.1蜂种选择

待蜂种羽化后,选出体壮、活动能力强的雌雄蜂个体做蜂种。3.4.2扩繁

根据需要量,可再进行1次~2次蜂种繁殖,作为蜂种。

3.5繁蜂方法

3.5.1指形管法

3.5.1.1取直径为寄主直径5倍、高度为寄主直径10倍的指形管,装入替代寄主蛹,用毛笔将蜂扫入指形管中,用棉花团塞紧管口。

3.5.1.2接蜂数量依据寄主大小,果梢斑螟作为寄主时每管接入4头~6头,其它替代寄主接蜂数量可按其体积同果梢斑螟体积倍数决定。

3.5.2开放式法

3.5.2.1用宽4cm的排刷在A4纸表面均匀刷一层横竖间隔为1cm的10%淀粉浆糊,后将替代寄主蛹均匀粘牢表面,置于30cm×22cm底面为100目网的木盒内。

3.5.2.2将木盒移入红色光源的室内,用细毛刷将指形管内种蜂均匀扫入盒中后盖上盖,供其寄生。

3.5.3培养条件

接蜂36h后将指形管放入温度为25℃~28℃,光照为16L:8D,湿度为RH45%~RH60%恒温箱中或温室中培养12d~14d。

3.5.4贮藏

待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发育至蛹期时12d~14d,将被寄生的替代繁殖寄主蛹转入4℃~10℃条件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3.5.5暖蜂

3.5.5.1用蜂前,将贮存的蛹提前2d取出,置于温度为25℃~28℃,光照为16L:8D,湿度为RH45%~RH60%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