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186-2014 蠋蝽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01B16
备案号:44372-2015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186—2014
蠋蝽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earingandapplicationofArmachinensis
2014-11-25发布2014-12-25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218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李兴鹏、陈越渠、左彤彤。
1
DB22/T2186—2014
蠋蝽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蠋蝽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等基本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蠋蝽人工繁育及应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蠋蝽Armachinensis
属半翅目Hemiptera、蝽总科Pentatomoidea、蝽科Pentatomidae,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叶甲、刺蛾、蚧壳虫、蚜虫等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的40余种农林常见、多发害虫,其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2.2
天然饲料Naturalfeed
蠋蝽在自然界的捕食对象,在野外收集或室内饲养后,供蠋蝽取食。2.3
人工饲料ArtificialDiets
蠋蝽取食后能完成生长发育的人工配置的饲料。2.4
种蝽Seedbugs
进行人工繁育蠋蝽所用的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从野外采集的蠋蝽。2.5
复壮Rejuvenation
使人工繁育数代后的蠋蝽发生退化的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技术手段。
3人工繁育技术
3.1基础设施
2
DB22/T2186—2014
饲养室、包装室。
3.2基本仪器设备
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饲养架、养虫笼、紫外线杀菌灯、加湿器、冷暖空调、冰箱、冷藏柜。
3.3主要用具及消耗品
托盘、纸条、培养皿、多孔培养板、毛笔、镊子、脱脂棉、滤纸、蒸馏水、消毒药剂等。3.4饲料
黄粉虫蛹、柞蚕蛹或人工饲料。
3.5饲养环境条件
温度控制在23℃~28℃;相对湿度45%~65%;光周期16L:8D;饲养密度控制在头0.1头/cm3左右。
3.6种蝽的采集及选择
每年春秋2季,待蠋蝽大部分个体处于滞育状态,在蠋蝽分布区枯枝落叶层较厚区域采集。将采集后的种蝽带回饲养室待其解除滞育后挑选体型较大,行动敏捷的个体,按0.1头/cm3密度放入养虫笼饲养。
3.7室内饲养技术
3.7.1消毒措施
室内用84消毒液按照说明书使用,每7d消毒1次。所有饲养器具在每次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饲养笼每饲养1代蠋蝽后清洗并消毒1次。
3.7.2卵的采集培养
3.7.2.1雌蝽产卵前将浸润了产卵液的产卵纸放入养虫笼,每天收集一次卵,将产卵纸上的卵块剪下放入底部垫有一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并放入湿脱脂棉球以保证湿度,脱脂棉球每3d更换;
3.7.2.2将当天产的卵块在培养皿中放置2d后连同培养皿一起放入4℃冰箱保存(最长可保存30d),待到卵块数量达到要求时取出。
3.7.3若虫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3.7.3.1待蠋蝽卵孵化后至2龄开始供给其食物。每百头2龄蠋蝽每天供给100ul人工饲料或天然饲料(1头柞蚕蛹或3头黄粉虫蛹);
3.7.3.2每3d更换一次饲料,每2d更换一次用营养液浸过的小棉球供蠋蝽吸食;
3.7.3.3蠋蝽每增加1龄,饲料饲喂数量加倍,4龄以后食物供给量同成虫相同;
3.7.3.4从3龄开始将蠋蝽移入底部垫一层锯末和纸条的饲养笼饲养;
3.7.3.5饲喂移入养虫笼的蠋蝽时将食物和营养液放到饲养笼顶部供其自由取食;
3.7.3.6养虫笼内蠋蝽开始大量死亡后将虫口密度较低的养虫笼内蠋蝽合并,空出的养虫笼进行清洗消毒备用。
3.8蠋蝽包装技术
3
DB22/T2186—2014
将卵放入12孔细胞培养板(或自制保存盒),底部垫一层滤纸放入用蒸馏水侵湿的脱脂棉球,棉球每2d换一次至准备运输,每孔放入0.1g左右卵(大约100粒),待到2龄后装箱运输,运输过程中保持通风透气。
3.9蠋蝽储藏技术
以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