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832-2013 云杉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06约5.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B16

备案号:37951-2013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832—2013

云杉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Ipstypographus

2013-05-15发布2013-09-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DB22/T183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李兴鹏、陈越渠、左彤彤、李立梅、张健。

2

DB22/T1832—2013

云杉八齿小蠹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云杉八齿小蠹的虫情调查及防治技术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云杉八齿小蠹的综合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云杉八齿小蠹Ipstypographus

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是一种危害多种云杉类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云杉八齿小蠹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3.2

虫情监测pestmonitoring

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或方法,对目标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测定,以此掌握目标害虫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本标准指对云杉八齿小蠹发生期、发生量、发生面积、发生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跟踪测定。

3.3

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pheromoneofIpstypographus

云杉八齿小蠹雄性个体分泌和释放的种间通信行为的化学信息物质,通过中间介质传输而被同种个体所接受,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和行为的应答反应,并吸引雌性个体前来一起栖息、取食和繁殖。经人工合成和成分合理组配,用于监测和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是环境友好型化学制剂。在我国东北,云杉八齿小蠹的聚集信息素包括两种成分:顺式-马鞭草烯醇和2-甲基-3-丁烯-2-醇。

4调查与监测

3

DB22/T1832—2013

4.1虫情调查

4.1.1调查范围

30年生以上云杉、冷杉林分。4.1.2调查时间

4月下旬开始到5月上旬结束。

4.1.3调查方法4.1.3.1踏查

在林班内,选择林龄相近、地点相邻的云冷杉林分设定踏查块,按自然线路踏查立木枯萎、枯死情况,随机选择100株寄主树,查看云杉八齿小蠹危害情况,填写《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

4.1.3.2标准地调查

按云冷杉林分被害株率划分危害等级,被害株率小于10%为轻度被害,11%-20%为中度被害,大于20%为重度被害。

标准地调查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标准地面积0.3hm2,从中随机选取30株标准株,调查被害情况,填写《云杉八齿小蠹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C)。

4.2虫情监测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对有云杉八齿小蠹发生的林分,于5月中旬开始设置信息素诱捕器(云杉八齿小蠹信息素诱捕器使用技术参见附录D),每小班设1套诱捕器,进行成虫扬飞期监测,统计扬飞期内每个诱捕器累计诱集数量。依诱集数量来划分林分被害情况:

——低于50头为低虫口;

——51头-200头为轻度发生;——201头-600头为中度发生;

——大于600头为重度发生。

5防治

5.1预防措施

5.1.1虫源木清理及采伐措施

及时清除林分内的风折风倒木、虫害木、梢头等小蠹虫的滋生场所,避免形成虫源地。适时采伐利用成过熟林木。云冷杉林分择伐强度按照LY/T1646执行。采伐的原木和剩余物及时运出林外,不能在林内越夏。

5.1.2虫害木处理

对采伐下来的云冷杉虫害木,造材后单独归楞,集中进行除害处理,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楞场和贮木场长期存放的云冷杉原木,应定期实施除害处理。熏蒸处理时,用0.12mm厚的农用塑料布,覆盖在虫害木楞垛上,四周开沟将塑料布帐幕埋入沟中压实,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