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769-2013 榆紫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01B16
备案号:37925-2013
吉林
省
地
DB22
方标准
DB22/T1769—2013
榆紫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
2013-02-06发布2013-06-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176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李立梅、张健、陈越渠、毛赫、孙伟。
工
DB22/T1769—2013
榆紫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为害程度的划分及防治策略、虫情调查、综合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划内有榆紫叶甲危害地区的综合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
榆紫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危害白榆、黄榆、春榆等。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参见附录A。
2.2
种群population
在同一地域生活、互相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昆虫个体组成的群体。2.3
有虫株率attackingrate
有虫株数占实际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2.4
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
平均每株寄主树有害虫的数量。2.5
经济阈值economiothreshold
某害虫种群达到对被害作物造成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时的临界密度。
3榆紫叶甲为害程度划分及防治策略
划定榆树受榆紫叶甲危害程度的指标有2项:榆紫叶甲的为害程度和榆树失叶率。调查中可根据情况应用。
2
DB22/T1769—2013
3.1为害程度的划分
3.1.1榆紫叶甲的为害程度,依中龄级及以下的榆树林分(天然林50年以下,人工林30年以下)平均成虫虫口头/株为单位:
——轻度(50~100头/株)——中度(101~200头/株)——重度(200头以上/株)。
3.1.2榆树失叶率划分为未被食、叶被食1/4以下、叶被食2/4、叶被食3/4、叶被食光共5个水平。
3.2防治策略
在保护榆树林的前提下,依危害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榆紫叶甲轻度为害区进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中度、重度为害区,依林分立地条件不同,采取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将虫害种群发生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的水平之下后,转入生物防治的长期治理。
在榆紫叶甲的高发区,应严格检验出圃苗木,严禁未经彻底处理的携虫苗木外调。
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需要进行抚育时,应保护当地树种,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4虫情调查
4.1调查时间:
于4月中下旬调查越冬后成虫虫口密度;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调查幼虫虫口密度及失叶率。
4.2调查方法及指标
4.2.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有虫株率达到2%以上的中龄及以下的榆树林。
4.2.2虫情线路踏查: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察样株上有无成虫,统计有虫株率,将调查结果填入《榆紫叶甲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
4.2.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榆紫叶甲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C)。
4.2.4危害程度调查:采用叶部受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榆紫叶甲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D)。
5综合治理方法
5.1化学防治
5.1.1毒环防治5.1.1.1划毒环
在树干50cm处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划封闭毒环,环宽约10cm。
5.1.1.2喷毒环
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等药剂的10倍稀释液在干基10~15cm以上喷10cm宽的毒环。
5.1.1.3胶毒环
3
DB22/T1769—2013
在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上树之前,涂抹胶毒环。一般距地面50cm的高度涂约5cm宽的闭合环。
5.1.2毒绳
10%浓度的灭扫利或速灭杀丁,以药剂、柴油、机油按1:1:8配比配制好药剂后,将纸绳成团浸泡30min左右,浸透为止,捞出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