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3 平行的坐标表示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必修四》第二章第四节第三小节的内容,
主要在学习了 平行的条件,平面 基本定理及 的
坐标表示的基础上得出 平行的坐标表示,用 的坐标形式
解决 平行、三点共线等问题会简化运算,本节内容较简单,
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 的共线的条件。
(2 )掌握 共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平面 共线的坐标形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
些问题。
(2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其作
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平行的坐标表示。
(2 )难点: 探索平面 共线的坐标形式。
三、学生 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 的线性运算及平面 基本定理基础上来
学习本节内容,即平面 平行的坐标运算及其性质等内容。实际上
也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翻译”成“坐标语言”,在教学中完全可以
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推出。对学生而言,遇到的问题主要有:(1)三点
共线时不能正确的转化为 平行;(2 )求直线交点时, 利用向
量平行找等量关系。
四、教学策略分析
1.本节内容以复习引入,采用多 辅助教 用因势利
导的启发诱导法,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得出 平行的
坐标表示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
2.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设计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注重教
材的拓展性和灵活性。活用 ,体现创造性;突出重点,透析
难点,抓住关键点。并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及时调整,保证学生
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到达最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师的主导
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教学过程
、复习
1、平面 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a= x y b= x y
(1) ( , ), ( , )
1 1 2 2
a+b= x +x y +y
则 (1 2 ,1 2 )
a-b= x -x y -y
( , )
1 2 1 2
a= x y
( , )
1 1
(2 )A(x ,y ) ,B(x ,y )
1 1 2 2
AB= x -x y -y
则 ( , )
2 1 2 1
2、 共线定理
a b b=a
a
其中 是非零 , 是唯一实数。
3、平面 基本定理
e e
若 ,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 ,那么对于这一
1 2
a a=e +e
平面内的任一 ,存在 对实数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