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 葡萄沟 (说课稿)2024-2025学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1-13约2.9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葡萄沟(说课稿)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1葡萄沟》

2.教学年级和班级: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11葡萄沟》一文,通过讲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让学生了解我国多元文化的交融,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11葡萄沟》,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培养观察、比较、推断的能力,理解葡萄沟的地理特色和文化价值。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学生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朗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的知识,对新疆有一定的了解。在能力层面,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思维深度和广度尚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能够遵循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然而,在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情境来辅助理解。

针对这些特点,本节课将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葡萄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葡萄沟的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新疆葡萄沟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葡萄沟的风景,增强直观感受。

-教学软件: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字词学习和小游戏,提高学习趣味性。

-实物展示:准备葡萄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描述的事物,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葡萄沟的图片,并播放一段关于葡萄沟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的自然风光。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葡萄沟的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为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11葡萄沟》,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如“葡萄沟”、“丰收”等。

-教师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葡萄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如“沟”、“葡萄架”、“晾房”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完成的练习题,互相学习和纠正错误。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葡萄沟的哪些特点吸引了游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葡萄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5.课堂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葡萄沟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葡萄沟,你们最想做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葡萄沟的短文,描述自己的想象或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核心素养的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11葡萄沟》一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沟”、“葡萄架”、“晾房”等,并能正确书写。

-学生了解了葡萄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如“丰收的葡萄”、“晾房”的结构等。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提升,能够通过课文描述想象出葡萄沟的美景。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锻炼,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