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及特色项目培训活动(技术组).-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doc

发布:2016-11-22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4: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项目名称 专题及特色项目活动 项目负责人 陈玲 活动时间 2014.5.9 活动地点 机房 活动主题 “大任务”课堂教学变革方案研讨 主讲(主持)人 林艳、叶莉莉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技术组教师(100%)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七年级信息技术基于“大任务”的课堂变革方案 叶莉莉 【背景】基于“大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起源于欧洲的重要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法”,结合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地设任务,把教学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一种能使学习目的更明确,能够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采用教学法进行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任务”。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任务设计 本学期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有: 课题 内容 第1课 认识多媒体 体验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特性,确定多媒体作品主题并进行素材收集整理。 第2课 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 了解图片素材的获取途径和方法,利用”画图”软件对图片素材进行大小调整、裁剪等简单处理。 第3课 编辑音频素材 用”录音机”软件获取音频素材,并用GoldWave 软件对音频素材进行简单编辑。 第4课 编辑视频素材 从网上获取视频素材,并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音视频合成编辑。 第5课 制作LOGO 动画 利用IE 缓存获取动画素材 用Xara3D软件制作LOGO动画。 第6课 图像处理起步 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了解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通过对一张图片的简单处理,初步了解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熟悉Photoshop 软件环境,为以后的图片作品创作做好准备。 第7课 奇妙的图层 了解图层的含义,初步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通过制作”精彩的多媒体世界”演示文稿图片的半成品,掌握画布大小、复制图片等基本操作,学会选择工具和移动工具的使用。 第8课 玩转工具箱 通过制作多媒体作品需要的按钮,掌握选框工具、渐变工具、油漆桶工具及拾色器等工具的功能。 第9课 多变的文字 通过在图片上制作有特殊效果的主题文字,在原有文字工具的学习基础上,掌握”变形文字”的制作方法,以及”文字蒙版工具”和”图层样式”的使用方法。 第10课 变幻的滤镜 通过对图片作品加入滤镜的特殊效果,了解滤镜的作用及一般操作方法,掌握”镜头光晕”和”纤维”滤镜的使用方法。 第11课 图像处理的综合运用 初步掌握”魔棒工具”、”羽化””不透明度”工具的使用,并能综合运用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工具,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处理作品。 第12课 规划演示作品 通过新建幻灯片母版,理解幻灯片母版的意义,掌握幻灯片母版的设置方法,并能在演示文稿中应用新建母版。 第13课 图文并茂更清晰 通过制作标题幻灯片及目录幻灯片,理解图文设计在演示文稿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