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doc-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 :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
(1)世界的物质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分析
(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学习重点、难点】
1、物质的含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板书设计】
【知识梳理和课堂探究】
【温故知新】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分别有哪些?
4、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是什么?
(通过回顾以往知识,自然导入新课内容。)
【板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一】
问题:同学们知道几种关于世界起源的说法?
这些观点科学、合理吗?为什么?
那自然宇宙最初的起源是什么?
答案:呈现不同的宇宙起源说,同时欣赏视频《模拟宇宙大爆炸》。
【板书】
【探究二】
问题:从哲学看,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1、物质就是桌椅、苹果、阳光‥‥‥
2、有形的实体就是物质。
3、物质是基本粒子。
4、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结论: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问题: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什么是物质吗?
【板书】
欣赏趣味横生的《人类是这样产生的》短片,从而感受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
【板书】
请从视频《温州动车事故》中找出这些构成要素,并回答这些要素是物质吗?
【探究三】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问题:看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何想法?
结论:人们如果一定要凭主观愿望去选择生产关系,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追求生产关系的 一大二公 ,搞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脱离了当时实际,造成严重的恶果。
【板书】
【探究四】
【板书】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小结】略
【课后作业】《作业本》
【教学反思】
一、世界的物质性
(P28-30)
1、自然界是 客观存在,是物质的
什么是物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P28-30)
1、自然界是 客观存在,是物质的
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
一、世界的物质性
(P28-30)
1、自然界是 客观存在,是物质的
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
产生:
本质:
基本构成要素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一、世界的物质性
(P28-30)
1、自然界是 客观存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