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习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沙第二十一中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习题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初探湖南省长沙市第21中学 410007 邵国光关键词: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发散性、批判性; 一题多变、多解、多答、多联。习题教学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一个题会一类题,做一道题会一串题,能自觉地运用已知信息开展思维活动,对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加以推广和拓展,对未知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谈一点浅见和做法,供大家参考。1.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习题教学中,不应就题论题,而应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引申扩展或条件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更有新意的问题,不但可沟通知识间的互相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不循常规,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例1]今有一白色固体可能由(1)NH4Cl、(2)AlCl3、(3)AgNO3、(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白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无色溶液,取无色溶液少许,进行如下实验:(1)若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2)若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在该溶液中滴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过量盐酸,沉淀消失,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3)若在该溶液中滴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入稀硝酸至过量,沉淀不消失,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4)若加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你能肯定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吗?若不能,应通过怎样的实验才能确定? 解析:(1)因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知溶液呈酸性。往该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故溶液中含有Al3+。可推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AlCl3。(2)因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知溶液呈碱性。在该溶液中滴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入过量盐酸,沉淀消失,故溶液中含有AlO2-。可推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KOH、AlCl3。(3)因在该溶液中滴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入稀硝酸至过量,沉淀不消失,可知白色沉淀是AgCl。为何在加硝酸之前不出现沉淀?根据教材中学过的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可推知为:[Ag(NH3)2]+,要产生该离子,必需AgNO3、NH4Cl和KOH。故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AgNO3、NH4Cl和KOH。(4)加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由于不能确定硝酸是否过量,白色沉淀可能是Al(OH)3或AgCl,因此不能肯定原白色固体的组成。若要确定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只需继续加入硝酸直到过量。若白色沉淀消失,则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KOH、AlCl3;若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AgNO3、NH4Cl和KOH。笔者针对与本题中类似实验现象,还出了下面的思考题:某未知溶液中加入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硝酸过量,白色沉淀不消失,再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则此未知溶液中一定存在[Ag(NH3)2]+、Cl-离子。该结论是否正确?学生此时的思维已完全被激活,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了共识:产生上述现象的离子可能是:溶液含有[Ag(NH3)2]+、Cl-或溶液中含有SiO32-,因此题中结论不正确。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普遍感到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用多个化学规律去处理同一化学问题,这样,脑海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充分调动起来,在探求问题的解法方案中,使思维极大地得到发散。 [例2] A、B、C、D 4种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推断A、B、C、D:(1)若以上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①D为非金属单质。②D为金属单质。(2)若以上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①D为酸或酸性气体。②D为碱。解析:题目中的关键是A能连续与D反应生成B、C,A、C能反应生成B。以中学化学常见的Na、Mg、Al、Fe、Cu、C、Si、N、P、O、S、Cl、Br等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结合题意分析得出具体物质转化关系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D的性质特点(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转化关系进行分类,并得出如下4种类型:类型ABCDD的特点转化规律A→B→CA+C→BⅠCCOCO2O2氧化性连续氧化化 合 价逐渐升高化合价归?中NH3N2NOO2H2SSSO2O2PPCl3PCl5Cl2FeFe2+Fe3+HNO3ⅡCl2FeCl3FeCl2Fe还原性连续还原化 合 价逐渐下降Fe3+Fe2+FeZnCl2PCl5PCl3PO2CO2COCⅢAlO2-Al(OH)3Al3+H+酸性连续酸化酸??? 性逐渐增强酸碱性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