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体的解剖方位和面:上下,前后或腹侧背侧,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
矢状面(中间竖切) 冠状面(前后切) 水平或横切面(中间横切)
人体的结构:
细胞:人体结构最小的单位。
组织:上皮,结缔,神经,肌肉 ,四大基本组织
器官:心,肺,肝,肾
系统:运动,呼吸,消化,免疫,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部位较局限,作用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作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特点:作用缓慢,范围广,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脑血管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范围比较局限
正反馈(凝血过程,排尿,分娩过程),负反馈
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学说,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质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
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结构
线粒体:细胞生命活动中所需能量约有95%来自线粒体,故有细胞内“动力工厂”之称
细胞核中的DNA的功能:1.贮藏、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
2.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的增值:1.增殖旺盛 2.必要时可恢复增殖的细胞(肝细胞) 3.不可再生细胞(神经细胞)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间期和分裂期
基本组织结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单层的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的扁平上皮、变移上皮) 2.腺上皮(外分泌腺:汗腺、胃腺,胰腺;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
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筋膜,血液,软骨,骨,基质,纤维,组织液
肌组织:骨骼肌(随意肌),心肌(不随意肌),平滑肌。
随意肌:接受躯体神经支配,产生收缩和舒张,完成各种躯体运动
不随意肌: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心肌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在完整的机体内,受植物神经调节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骨骼肌的基本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组织:
十一.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出胞和入胞
单传扩散:只有脂溶性物质才能以单纯扩散的形式通过细胞。氧气,二氧化碳,氨气,醇,脂肪酸,小分子药物。(不需载体,不耗能量,高浓度→低浓度)
易化扩散:1以载体为中介进行的易化扩散(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性)需载体,不耗能量,高浓度→低浓度。
2.以通道为中介进行的易化扩散(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易化扩散 (动力来自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所含的势能)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逆电位差,消耗能量,需载体,低浓度→高浓度,饱和现象,竞争现象
十二.静息电位: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外正内负 钾离子外流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内正外负 钠离子内流
十三.关节结构:关节面(具有减少摩擦和缓冲外力冲击作用),关节囊(产生滑液,润滑关节和营养关节的作用),关节腔(具有润滑作用,腔内呈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十四.脊柱: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胸骨角(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故胸骨角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肋骨:共12对。1-7为真肋,8-12为假肋,第8-10对肋骨,构成肋弓,第11,12对为浮肋
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内尺外桡
关节的特点:肩关节(屈伸收展,旋内外,环转),肘关节(屈伸运动),桡腕关节(关节囊较薄,屈伸收展环转)
翼点:在颞窝内额,顶,蝶,颞的交汇处。
十五.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体液约占人体体重的60%
内环境: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血液的组成:血浆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45%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用抗凝血离心后测定,上层血浆,中间薄层白细胞,血小板,下层是红细胞
健康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40%-50%
十六.血浆渗透压:一切溶液的物理特性。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颗粒数目的多少
晶体渗透压: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主要NaCl,其次NaHCO3和葡萄糖)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