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说课稿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道德素养,理解守护者角色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守护社会的责任;提高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和公民权利义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法律案例和道德故事,有助于他们对《我们的守护者》这一主题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社会现象和人物故事具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和案例来学习新知识。他们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讨论、合作和实践活动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概念和条款理解困难,难以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此外,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可能存在价值观的模糊和判断力的不足。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便在课堂上跟随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法律人物和案例的直观理解。
3.教室布置:创建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设置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法律情境的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社会守护者的图片,如警察、医生、消防员等,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职业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我们的守护者》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交通事故处理、邻里纠纷解决等,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法律宣传海报,以宣传法律的重要性和如何遵守法律。
-教师指导: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个身边的守法好公民的事例,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该公民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以及这个事例对自己的启示。
-要求学生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业,以促进课堂互动和知识交流。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知识点梳理
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特征包括:国家性、强制性、普遍性、规范性。
2.法律的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推动社会进步。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尊严等合法权益。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法律是道德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与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各有侧重:道德主要调整人们的内心世界,法律主要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
4.法律的分类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