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新坐标》理科数学(人教A版)第二章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ppt

发布:2017-08-13约2.54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ar·as= ________(a>0,r、s∈Q); ②(ar)s=________ (a>0,r、s∈Q); ③(ab)r= _______(a>0,b>0,r∈Q). 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如图2-5-1是指数函数(1)y=ax,(2)y=bx,(3)y=cx,(4)y=dx的图象,底数a,b,c,d与1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提示】 图中直线x=1与它们图象交点的纵坐标即为它们各自底数的值,即c1>d1>1>a1>b1,∴c>d>1>a>b,即无论在y轴的左侧还是右侧,底数按逆时针方向变大. 2.函数y=ax,y=a|x|(a>0,a≠1)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函数y=a|x|与y=ax不同,前者是一个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当x≥0时两函数图象相同. 【答案】 B 2.(2013·三明模拟)当a>0,且a≠1时,函数f(x)=ax-2-3的图象必过定点________. 【解析】 ∵a0=1,∴x-2=0,即x=2,此时,f(2)=-2,因此必过定点(2,-2). 【答案】 (2,-2) 3.(2013·安庆模拟)指数函数y=(a2-1)x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2013·广州六校联考)已知函数g(x)=2x,且有g(a)g(b)=2,若a>0且b>0,则ab的最大值为________. 【思路点拨】 将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负分数指数化为正分数指数,底数为小数的化成分数,然后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1.这类问题的求解,首先将根式、分数指数幂统一为分数指数幂,以便利用法则计算,但应注意:(1)必须同底数幂相乘,指数才能相加;(2)运算的先后顺序. 2.当底数是负数时,先确定符号,再把底数化为正数. 3.运算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 已知f(x)=|2x-1|, (1)求f(x)的单调区间; (2)比较f(x+1)与f(x)的大小; (3)试确定函数g(x)=f(x)-x2零点的个数. 【思路点拨】 (1)作出f(x)的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2)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f(x)、f(x+1)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3)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f(x)与y=x2的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2)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 函数f(x)、f(x+1)的图象, 如图所示. (3)将g(x)=f(x)-x2的零点转化为函数f(x)与y=x2图象的交点问题,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f(x)=|2x-1|和y=x2的图象如图所示,有四个交点,故g(x)有四个零点. 1.指数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单调性、最值、大小比较、零点等)的求解往往利用相应指数函数的图象,通过平移、对称变换得到其图象,然后数形结合使问题得解. 2.一些指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求解,往往利用相应指数型函数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若直线y=2a与函数y=|ax-1|(a>0,a≠1)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分底数0<a<1与a>1两种情况,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两函数的图象,如图: 【思路点拨】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再判断奇偶性;对于恒成立问题,可借助函数的奇偶性,只讨论x>0的情况. 1.求解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问题,首先要熟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相关性质,其次要明确复合函数的构成,涉及值域、单调区间、最值等问题时,都要借助“同增异减”这一性质分析判断. 2.与奇、偶函数有关的问题,根据对称性可只讨论x>0时的情况. ∴当a>1时,ax2>ax1>0, 从而ax1+1>0,ax2+1>0,ax1-ax2<0, ∴f(x1)-f(x2)<0,f(x)为R上的增函数. 当0<a<1时,ax1>ax2>0, 从而ax1+1>0,ax2+1>0,ax1-ax2>0, ∴f(x1)>f(x2),f(x)为R上的减函数.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关系: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实质是相同的,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可以相互转化,通常利用分数指数幂进行根式的化简运算. 1.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数a的大小,因此解题时通常分0<a<1和a>1进行分类讨论. 2.换元时注意换元后“新元”的范围. 从近两年高考看,本节多以指数函数为载体,考查指数运算和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中低档难度,预计2014年仍延续这一特点,对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结合的题目,重点注意参数的计算与比较大小. 思想方法之四 构造法在指数幂大小比较中的应用 易错提示:(1)对a和b没有化为同底的意识,造成思维受阻. (2)不能合理的构造函数或找不到恰当的中间量而盲目作答,造成误解. 防范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