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 1《场景歌》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场景歌》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场景歌》,新人教版。本节课通过描绘不同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14个生字,分别是:景、处、园、柳、桥、站、岸、广、场、局、港、口、院、区。同时,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生字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习的汉字有较好的衔接,如“园、桥、站、岸”等字。此外,课文中的场景描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已掌握的汉字,并拓展新的词汇。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场景歌》中的生字和词语,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场景,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生字组成词语或句子,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2.思维发展与创新: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场景描绘,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鼓励创新性的语言表达。
3.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爱之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字的认读和书写,以及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难点在于生字的结构复杂,学生可能难以书写和记忆,同时,将生字灵活运用于实际语境中也是一大挑战。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生字认读: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字的正确书写笔顺,引导学生跟随演示进行书写练习,加深记忆。同时,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找朋友”、“开火车”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认读生字,提高认读兴趣和效果。
2.生字书写:针对结构复杂的生字,教师可先示范书写,并讲解关键笔画和结构,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模仿练习。对于书写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语言表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并描述课文中的场景,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生字组成词语或句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句型,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生字书写动画演示、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手段:互动式白板、教学卡片、生字练习本、奖励贴纸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场景。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地方你们去过吗?能不能用词语来形容这些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课题《场景歌》。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场景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
-针对每个生字,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正确的书写笔顺,并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场景描述,提问:“课文中的这些地方,你们觉得怎么样?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生字和词语。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生字练习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书写本节课所学生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对书写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生字组成词语或句子。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场景?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
-学生回答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肢体语言表达课文中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如:“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学生互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5.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课文中的这些场景?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场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本节课所学生字和词语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
6.结束语(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宣布下课。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字认读与书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场景歌》中的14个生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书写笔顺,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表现出较高的认读和书写水平。
2.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运用所学生字和词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