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 3 拍手歌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新人教版
本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认识“拍、手、歌”等生字,了解拍手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同时,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拍手歌》,学生将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增强语感,同时通过参与拍手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此外,课程还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生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儿歌和诗歌,对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儿歌和游戏类活动尤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动作来理解和记忆生字。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机会。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字的认读存在困难,尤其是形近字和难写字。此外,学生在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时可能遇到挑战,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他们掌握。同时,学生在参与拍手游戏时可能因为动作协调性不足而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拍手动作的插图,以及《拍手歌》的歌词卡片。
3.教学工具:准备粉笔、黑板或电子白板,以便书写和展示。
4.教学活动材料:准备拍手游戏的小道具,如手偶或拍手棒,以增强课堂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儿歌《拍手歌》,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3.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名称《拍手歌》,并简要介绍歌曲内容。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认识“拍、手、歌”等生字,学习拍手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掌握拍手歌的节奏和韵律。
3.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用时3分钟。
b.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拍手歌的节奏和韵律。用时2分钟。
c.教师示范拍手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拍手。用时2分钟。
d.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拍手歌,并纠正动作。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和拍手歌的掌握。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用时3分钟。
b.教师播放《拍手歌》,让学生跟随歌曲节奏拍手。用时2分钟。
c.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拍手比赛,看哪一组拍得最好。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学目标: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过程:
a.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拍手歌是关于什么的吗?”
b.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c.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的节奏和韵律怎么样?”
d.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
a.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拍手接力”游戏,每组学生依次拍手,看哪一组先完成。用时5分钟。
b.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有趣吗?为什么?”
c.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d.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不仅学会了拍手歌,还学会了合作和坚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像这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字、节奏和韵律。
b.教师强调拍手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唱儿歌,感受音乐的魅力。
c.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拍手歌》,希望大家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音乐感的人。”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生字认知:
-拍:手部动作,用手掌拍击。
-手:人体的器官,用于操作和抓握。
-歌: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2.词语理解:
-拍手:用手掌相互拍击,通常用于表达喜悦或鼓励。
-歌词:歌曲中的文字部分,承载着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句子结构:
-简单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