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咏史怀古诗鉴赏说课稿10 苏教版必修1.docx

发布:2025-03-21约3.1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说课稿10苏教版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咏史怀古诗鉴赏章节,包括对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及鉴赏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析具体诗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背景、感受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和形象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学生能够提升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此外,通过探究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尤其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学生在分析诗歌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阅读理解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了解有限,难以将诗歌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在鉴赏诗歌时,学生可能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语言表达不够敏感,难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此外,学生在分析诗歌时,可能面临如何将个人情感与诗歌情感相结合的挑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解读的难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苏教版必修1教材,以便查阅咏史怀古诗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诗歌朗诵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内容和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历史人物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知识,如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意象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25分钟)

1.讲解新知:

(1)介绍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类型、特点及鉴赏方法;

(2)分析咏史怀古诗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

(3)讲解如何从诗歌中提取历史信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举例说明:

(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分析其背景、意象、情感等;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互动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所选诗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1)让学生自选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朗读、分析、赏析;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练习,给予及时的点评和指导;

(2)针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让学生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咏史怀古诗,进行深入分析,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2.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相互学习、交流。

拓展与延伸

一、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古诗十九首》选读:选择其中与咏史怀古诗风格相近的作品,如《青青园中葵》、《关山月》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2.《史记》节选:选取与诗歌中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如《项羽本纪》、《司马相如列传》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3.《古文观止》选篇:介绍《出师表》、《滕王阁序》等文,让学生对比诗歌与散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异同。

4.《唐宋诗词选》节选:选择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等人的咏史怀古诗,如《春望》、《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针对所学咏史怀古诗,鼓励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作品背景等。

2.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咏史怀古诗,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看法。

3.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4.建议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古典文学讲座、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5.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如图书馆、电子书籍等,自行寻找更多咏史怀古诗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