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活动四:介绍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2024).docx
3活动四:介绍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202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选自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2024),主要围绕“活动四:介绍生活中人和物的位置”展开。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或人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相对位置。
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关系,提升沟通效率。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在数学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空间感知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识别物体的形状。然而,对于空间方位的描述和位置关系的理解,他们还处于初步阶段,往往需要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帮助理解。
学生层次方面,班级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这种差异对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知识方面,学生对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还缺乏经验。能力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行为习惯上,一年级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控能力和专注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影响,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坚持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打印机。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3.信息化资源:位置关系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素材。
4.教学手段:教具(如小卡片、模型、地图)、实物教具(如小动物、积木)、学生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如太阳、树木、房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吗?它们是靠近还是远离?”
3.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或人的位置关系。
2.教学重点:掌握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的应用。
3.教学步骤:
(1)教师展示教具(如小卡片、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位置关系。
(2)教师讲解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尝试用方位词描述物品的位置。
4.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方位词的理解和应用。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方位词的应用。
2.教学内容:
(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品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描述。
(3)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方位词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
(1)教师提问:“如果现在有一张地图,你该如何用方位词描述你的家和学校的位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反馈和纠正。
(3)教师总结并强调方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2.教学内容:
(1)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用方位词描述物品位置的能力。
(2)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
六、教学总结(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2.教学内容:
(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方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总计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地图上的方位词》:介绍地图上的方位词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如东、南、西、北、东北、东南等,帮助学生理解更多方位词的用法。
-《生活中的方向游戏》:介绍一些结合方向的趣味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