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第十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听录音,朗读训练。
前后位、同位讨论。
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
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六、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人教第十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酒店年度工作计划范文汇总--年度工作计划
酒店年度工作计划范文汇总
酒店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
2016年是酒店争创预备四星级旅游饭店和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之年。因此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技能是当前夯实内力的迫切需求。根据酒店董事会关于加大员工培训工作力度的指示精神,结合本酒店实际,我拟在2016年度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员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员工培训工作的深度,努力做好2016年的全员培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