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政府企业会计基础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每月结账时,应在各账户本月份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本月结束;然后,在红线下面结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如果没有余额,在余额栏内写上“平”或“0”。同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或“某月份发生额及余额”,最后再在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完成月结工作。 2、季结 季结的结账方法与月结基本相同,但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合计”或“第X季度发生额及余额”。 3、年结 办理年结时,应在12月份下面结算填列全年12个月的月结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如果没有余额,在余额栏内写上“平”或“0”。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或“年度发生额及余额”,然后,将年初借(贷)方余额抄列于下一行的借(贷)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最后,分别加计借贷方合计数,并在合计数下面划通栏红线表示封账,完成了年结工作。 * 会计账簿的更换 更换新账的程序是:年度终了,在本年有余额的账户“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在更换新账时,注明各账户的年份,在第一行“日期”栏内写明1月1日;“记账凭证”栏空置不填;将各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抄入新账余额栏内,并注明余额的借贷方向。过入新账的有关账余额的转让事项,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在新的会计年度建账并不是所有的账簿都更换为新的。 会计账簿的保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日记账均应保存15年。其中: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要保存25年,涉外和对私改造账簿应永久保存。 四、政府会计报表 * 第六章?? 政府会计基础知识 * 第一节?? 政府会计要素与平衡等式 * 一、政府会计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财政总预算的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2、持续运行 3、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 4、货币计量:一般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政府会计的一般原则 1、真实性原则:即客观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满足预算管理及有关方面对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不同主体及同一主体前后各期 4、一贯性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一致 5、及时性原则 6、明晰性原则 * 7、实际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各项财产物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8、配比原则: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收入相配比。 9、重要性原则:重要业务单独反映。 10、专款专用原则: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11、收付实现制为主原则: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外,目前一律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 三、政府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等式 (一)政府会计要素 1、资产 由会计主体占有或使用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 * 2、负债 是指会计主体承担的、能用货币计量、需要用资产偿还的债务。特点: (1)已经发生,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偿还; (2)有明确的计价或可以估价; (3)有明确的偿还期和债务人。 3、净资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包括结余和各种基金。 4、收入:会计主体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5、支出:会计主体所发生的资金耗费或损失以及上下级之间的调拨支出。 以上前三个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后两个要素构成收入支出表或预算执行情况表。 * (二)政府会计平衡等式 静态:资产=负债+净资产 动态:收入-支出=结余 基本平衡等式: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四、政府会计的构成体系 1、总预算会计 2、行政单位预算会计 3、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4、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 * 第二节?? 政府会计基本方法 * 会计循环简图 分 录 过 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