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含解析.doc
PAGE
PAGE1
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向一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贡献
1.讲高考
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东西方的先哲
(2)命题规律
这一考向主要是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角度进行相识和评价。从措施和意义的角度来看,一般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农业经济;文化旺盛;反抗入侵等角度。
例1(2024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旧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训诲,子贡赞扬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许。颜回敬重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假如自己的才能才智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特别哀思:“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赐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缘由。(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缘由。(6分)
【答案】(1)道德品德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确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须要。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颜回
【名师点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依据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确定或否定。详细来说,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要结合历史境况,详细分析;要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确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详细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本题对于“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缘由”“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缘由”的解答,主要是依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来说明。,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沟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冲突,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心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缘由和表现
⑴缘由: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阅历。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擅长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复原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心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养精蓄锐政策,使社会经济快速复原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养,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同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限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实行主动友好看法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沟通。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冲突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实行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须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逼尚未清除⑤满汉冲突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心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气。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⑤敬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