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就业指导课件】第1章 就业形势与政策.ppt

发布:2017-12-09约3.79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羞怯心理、仕途心理、攀比心理、依靠心理、依附心理、乡土心理、保守心理、低就心理、厌世心理、造假心理 第三节 就业制度的沿革 1977年:“分配什么,就服从什么” 1980年: “学生军”时代开始,国家政策开始松动,“坚决服从”的坚冰开始融化 1985年:毕业生有40%的“指导性计划” 1987年:国家保证计划分配的最后一届学生 1989年:国家正式宣布学生可以 “双向选择”,“工作找我,我找工作” 1992年:完全自主择业试点。国家机关精简分流、国有企业改革,拉动了学生们的就业标准。 1995年:开始实行大学生市场就业制度 1999年:第一次高校扩招 2003年:第一次就业高峰 目前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交流、双向选择的市场,是毕业生就业涉及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基本职能: 依法组织市场,根据法律和市场规范运作; 维护进入市场的供需双方合法权益,使双方在市场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保证公开和公正地进行双向选择; 监督运作过程和达成协议的合理合法性; 在双方出现争议时,依法据理进行调节。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各高等学校的校内大学生就业市场; 校际联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省、市、区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设立的地方大学生就业市场; 中央部门所属院校的行业大学生就业市场; 各大经济区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 教育部设立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市场; 无形的就业市场。主要表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公共信息、寻求自己的“对象”。无形市场的巨大潜力,表现为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双向选择”。 任课老师 xxx 办公室 xxx email xxx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帮助同学们了解就业形势、相关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习求职方法技巧,作好求职择业准备,适应社会职业需求。 处理好择业、就业、创业的关系,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 通识必修课 16学时(1~8周) 2学分 1、出勤 2、课堂表现 求职材料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1、大众化教育(大众化就业) 高校持续多年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2013年高等教育入学率,美国:85%,韩国:78%,日本、英国、法国>55%,泰国:40%,菲律宾:38%,中国为25%。中国计划在2020年达到35%的毛入学率。//2016年中国毛入学率是40%,到2020年要提高到50%)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形势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环境 2、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 传统支柱产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 3、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4、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存在反差 择业观与人才需求错位: 自身偏好、职业成熟度不高、职业生涯无规划。 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5、往届毕业生的对应届大学生冲击较大 应届毕业生比例(《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一、复习考研者 二、边看边干者 三、就业困难的大学生 “3+4+5” 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 三峰叠加 中国城镇化不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生产密集型企业用人标准较低,导致就业高峰 大学毕业生逐年增长,导致就业高峰 四大矛盾 数量矛盾(政府企业单位用人少,应聘人多)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国考共有152万人资格审查合格,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 质量矛盾(所需人才多,但真正人才又少) 结构矛盾(企业所需专业型人才但专业人才又不做专业的工作) 路径矛盾(企业大都通过人才市场或网上招聘,但毕业生很多又都通过关系介绍) 五种“新迹象” 事业单位实施用人招考制度 事业单位编制缩减 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台户口限制措施,人事编制使用显现本土化倾向 研究生就业高峰到来,挤占本专科生就业空间 毕业生就业市场“整体倒流”现象更加显著 (一)一次就业成为历史的遗迹,短期就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流脉象 (二)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三)报考“公务员”行情看涨 (四)报考研究生持续“高烧” (五)新兴就业形式蔚然成风 (六)自主创业兴起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毕业生规模 淮阴工学院 2016 届全日制毕业生人数 4623 人,涉及 57 个本科专业(方向)、 14 个二级学院。 毕业生生源以普通本科为主,其中, 普通本科 3783 人,专转本 467 人,对口单招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