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课时间 20 年 月 日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2.1.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 新课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2.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过程与
方法 1.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新课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
[合作探究]
数列的表示方法
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的很好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数列?
下面我们来介绍数列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递推公式法
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同时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同学们来看右下图:钢管堆放示意图(投影片).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看看能否建立它的一些数学模型.
模型一:自上而下
第1层钢管数为4,即14=1+3;
第2层钢管数为5,即25=2+3;
第3层钢管数为6,即36=3+3;
第4层钢管数为7,即47=4+3;
第5层钢管数为8,即58=5+3;
第6层钢管数为9,即69=6+3;
第7层钢管数为10,即710=7+3.
若用an表示钢管数,n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an=n+3(1≤n≤7).
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
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1,
即a1=4;a2=5=4+1=a1+1;a3=6=5+1=a2+1.
依此类推:an=a n-1+1(2≤n≤7).
对于上述所求关系,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理解?
若知其第1项,就可以求出第二项,以此类推,即可求出其他项.
把数列中具有这种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
推进新课
1.递推公式定义:
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注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如下列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89.
递推公式为:a1=3,a2=5,an=an-1+a n-2(3≤n≤8).
2.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函数的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数列来说也有相应的这几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例题剖析]
【例1】 设数列{an}满足.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分析:题中已给出{an}的第1项即a1=1,题目要求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因而只要再求出二到五项即可.这个递推公式:an=1+我们将如何应用呢?
解:据题意可知:a1=1,a2=1+ =2,a3=1+ =,a4=1+ =,a5=
掌握递推公式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递推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探究和发现递推公式中的前项与后项,或前后几项之间的关系.
【例2】 已知a1=2,an+1=2an,写出前5项,并猜想an.
[知识拓展]
已知a1=2,an+1=an-4,求an.
an=2-4(n-1).
[教师精讲]
(1)数列的递推公式是由初始值和相邻几项的递推关系确定的,如果只有递推关系而无初始值,那么这个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例如,由数列{an}中的递推公式an+1=2an+1无法写出数列{an}中的任何一项,若又知a1=1,则可以依次地写出a2=3,a3=7,a4=15,….
(2)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由递推公式可能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能求不出通项公式.
[学生活动]
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1)a1=0,an+1=an+(2n-1)(n∈N);(2)a1=1,a n+1= (n∈N);(3)a1=3,an+1=3an-2(n∈N).解:(1)a1=0,a2=1,a3=4,a4=9,a5=16,∴an=(n-1)2.
(2)a1=1,a2=,a3==,a4=,a5= =,∴an=.
(3)a1=3=1+2×30,a2=7=1+2×31,a3=19=1+2×32,
a4=55=1+2×33,a5=163=1+2×34,∴an=1+2·3 n-1.
注:不要求学生进行证明归纳出通项公式.
[合作探究]
一只猴子爬一个8级的梯子,每次可爬一级或上跃二级,最多能上跃起三级,从地面上到最上一级,你知道这只猴子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爬跃方式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