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中国法学网.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 年第 2 期
于第三地,通过交换平台(中继站)窜改号码并传送资讯,进而诈骗大陆民众。而从
中继站的选择看,目前多以香港为主,大量向香港电信业者代理或批发各种廉价话务,
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再架设主机提供不同诈骗集团传输话务、远端设定以及
〔23〕
接听等电信服务。 因此,跨境电信诈骗作业范围至少已跨四地,只有这些涉及电
信服务的国家、地区之间建立密切且及时的情报资讯通联机制、强化联防能力,才有
可能即时查知诈骗集团所设的中继站所在,从中清查出各电信机房的据点,达到全面
扫荡、连根拔起的效果。此外,还需要强化网络策略的云端检索平台功能,对异常手
机号与网络账号进行实时预警监控,分析涉嫌电信诈骗者社群网络活动、人际关系、
电子商务交易资讯等关联信息,加强与电信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的合作,通过合作分享
情报资讯,使两岸检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犯罪踪迹、阻断攻击来源,达成主
动式科技犯罪侦查与提升刑事侦查效率的目标,有效消弭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
结语
过去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问题多属社会治安层次,不如传统安全议题对地区治安造成
的威胁明显,故未受两岸政府的重视。随着安全环境变迁,两岸跨境犯罪已呈现组织化、
跨境化、科技化等发展趋势,对亚太区域安全与两岸民众福祉具有相当大的威胁。而两
岸政治互动的晴雨不定也给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增加了困难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两岸应当立足于电信诈骗犯罪的危害共同性,重新思考多种形式的解决途径,走向共同
打击模式,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化下跨境犯罪带来的挑战,为两岸未来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专家点评
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中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仁文
专家简介 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刑法学”负责人。
〔23 〕李修安:《两岸跨境犯罪之治理》,载《犯罪学期刊》2016 年第2 期。
8686
实证研究
《网络时代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新发展与防治对策研究——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
之实践为切入点》一文是一篇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务的比较优秀的学术论文。总体
来看,目前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既是网络犯罪的打击重点,也是打击难点。随着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方法不断升级,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法也日益翻新,犯罪行为
人在新型诈骗手段上又不断加入网络犯罪方法,对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和治理难
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犯罪组织和犯罪行为人之间互相勾
结,将实施电信诈骗的机房向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转移,更加大了对这种跨境电信
诈骗犯罪打击的难度。本文以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新发展与防治对策研究作为选题,
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论文以网络时代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从
肯尼亚电信诈骗案切入,提出了两岸由于跨境犯罪的管辖权引发的打击犯罪存在的困
境。在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面临的具体困境问题上,以四个案件为例,对
其背后反映的“司法互助模式缺失导致共同打击不力”、“跨境侦查困难导致追责无果”、
“证据规则不一导致惩罚失位”和“刑罚过轻、追赃不力导致惩罚失位”四个问题进
行了深入剖析,对完善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机制所面临的困境也展开了有
的放矢的研究。可以看出,问题意识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始终。
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三项对
策,其中,研究制定司法互助标准作业流程,形成统一通用的证据规则是加强打击跨
境电信的关键,只有明确相对统一的互助标准作业流程,形成统一通用的证据规则,
才能在打击跨境犯罪时形成合力,避免案件在进入司法程序后产生争议。同时,本文
提出的建立“建立 P2P 警务合作模式,形成即时通联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强化云端
资料勘探技术,形成完善畅通的情报资讯交换机制”两项机制均是目前打击跨境犯罪
所亟需建立的侦查机制模式,是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前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