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检索等方法,在收集整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探讨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大湘南 承接产业转移 探讨 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29-02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探讨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对区位优势要分析
湘南三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紧邻广东,是湖南省面向南部沿海的前沿要地。从区位优势看,大湘南是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也是珠三角对外辐射的第一梯度区,它的原材料采购半径与制成品发送半径比沿海大为缩短,投入的产出率高。但产业转移的本质属性是资本逐利,研究表明,区位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有利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吸引资本逐利的比较优势。
1.交通发达使产业转移对地域远近淡化。如早有传闻,日本一企业家在上海办厂,在家吃早饭后乘航班飞到上海的工厂上班,下午下班后同样乘航班飞回日本家里吃晚饭。又如高铁开通后,相比公路和普速客车更缩短了时空距离。据2011年6月13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披露,京沪高铁开通后,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到上海最短旅行时间只有4小时48分。另据《潇湘晨报》2011年6月21日消息:一款由欧洲航天公司推出的超音速飞机,令巴黎到东京的航程缩短至2个半小时。这些说明:地域远近的区位优势,已不是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要充分发挥湘南区位、资源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把湘南建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引领区,产业承接的先导区”。这些提法对湘南来说是鼓舞,是湖南省委对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寄予的厚望。但也要看到,所谓“引领”,并不是湘南承接产业转移之后,谁跑在前面谁就是在“引领”。实际上,比起大湘南来说只能算大后方的长沙市早已提出要“引领”。即“省内率先、中部领先、国内争先”。由于长沙市委市政府把提出“三先”的目标,建筑在扎扎实实打基础上,努力打造出吸引资本逐利的比较优势,所以在提出“三先”才过去5年,长沙市已获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和“中国十佳宜业城市”。这就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吸引资本逐利的比较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再远的产业转移也会慕名而来。据《长沙晚报》2011年5月25日报道,第二届长沙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对接会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乌克兰、印度、瑞士等7个国家的17家国际服务外包发包商和投资商,涉及银行、保险、软件开发、程序开发、高等教育等11个行业。长沙市近40家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将与外商对接。该报道还披露:目前,长沙市服务外包企业达700余家,从业人员逾8万人。2010年全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39.2%。先后建成了两个服务外包示范区——长沙高新区和长沙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涵盖信息通信、动漫创意、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领域。离岸外包业务市场已遍及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据市商务局局长杨兴龙介绍,通过进一步搭建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平台,长沙市将向中部地区服务外包“领军城市”目标迈进。
2.中国为何先期发展缓慢而之后又能领跑金砖四国。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在20世纪60~7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他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东亚和东南地区的经济火车头,引起世界瞩目。当时中国的大陆虽有区位优势,但没有吸引资本逐利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东方巨轮,破浪起航了!巨变在珠三角南部一个名叫“宝安”的地方开始,此地后来改名为“深圳”。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深圳市布吉镇南岭村,800余村民,参与和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编年史。这曾经是一个因为穷困潦倒而被称为“鸭屎围”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集体资产仅7000元。改革开放让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的南岭村,已成为鸟语花香、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社区,集体资产超过16亿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据《潇湘晨报》2011年7月1日报道)。2003年10月1日,最早推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为“金砖四国”的美国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报告预测,2050年以前,金砖四国的gdp将超过目前掌握全球经济话语权的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则将在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