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总结.docx

发布:2021-09-15约2.24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争论对象和争论方法劳动经济学是争论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意自身的需要;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争论对象和争论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争论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意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 资料);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 ①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②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肯定的属性; ③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才能、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4、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缘由之一; 5、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 ,而且仍包括(无形的非“物质”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3、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1、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应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很多次挑选,依据肯定 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2、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打算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打算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打算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 功能; 四、劳动经济学的争论方法 1、经济学的争论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争论方法和规范争论方法; 2、规范争论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其次节 劳动力供应和需求 一、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应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1、 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挑选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 供应;由于劳参率指标精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应变动的工具; 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应弹性;其运算公式是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 ES 为劳动力供应弹性, Δ S/S 表示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 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就有: 供应; 由于劳参率指标精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应变动的工具; 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应弹性;其运算公式是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 ES 为劳动力供应弹性, Δ S/S 表示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 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就有: ES=( Δ S/S)/( ΔW/W) 2、 3、 4、 5、 6、 7、 8、 ES=0;这时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 供应无弹性,即 供应有无限弹性,即 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肯定值大于 0; ES=1;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ES﹥ 1;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ES﹤ 1;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单位供应弹性,即 供应富有弹性,即供应缺乏弹性,即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15-19 岁年齡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缘由:①训练事业的进展,中、高等训练入学率 的提高;②经济结构升级,特殊是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导致的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③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等缘由; 2、男性成年人是稳固的高水平劳动力供应的主体;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1、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二、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才能的统一; 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 Ed=(Δ D/D)/( Δ W/W) 力需求削减;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3、需求无弹性,即 Ed =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 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4、需求有无限弹性,即 Ed→∞;工资率不变,或者更精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 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肯定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物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 5、单位需求弹性,即 Ed=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