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docx

发布:2025-02-18约4.1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罗斯福新政说课稿1人民版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罗斯福新政,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上一节课“大萧条”的内容相衔接,通过回顾学生已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必要性。同时,本节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思维,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提升学生解读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2)公民素养,引导学生认识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意识;3)文化理解与传承,使学生了解美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增强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4)批判性思维,通过评价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金融改革和社会福利措施等核心政策,使学生理解新政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分析新政对缓解大萧条、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理解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经济的困境,以及新政出台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学生理解新政重要性的关键。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新政,包括其积极效果和局限性,以及其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联:探讨罗斯福新政如何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和影响,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新政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案例,如新政中的一项政策,引导学生分析其实施过程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和影响。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搜索相关历史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场景,加深对政策实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影响,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面对这场危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呢?

2.学生学习: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1.老师角色: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出台的必要性。

讲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失业率飙升,民众生活陷入困境。面对这一挑战,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改善民生。

2.学生学习: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老师角色: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讲解:罗斯福新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调整和恢复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

(2)农业调整法: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3)金融改革:整顿银行系统,恢复金融秩序,防止经济危机再次爆发。

(4)社会福利措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民众基本生活。

4.学生学习: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新政的核心政策。

5.老师角色: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讲解:罗斯福新政在缓解大萧条、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新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能导致权力过大等。

6.学生学习: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政的利弊。

7.老师角色:引导学生探讨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联。

讲解:罗斯福新政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例如,加强社会保障、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对当今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仍有借鉴意义。

8.学生学习: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政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三、课堂讨论

1.老师角色:组织学生围绕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展开讨论。

讨论主题:罗斯福新政在缓解大萧条、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局限性?

2.学生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