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 罗斯福新政教学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2.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教学说课稿人民版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为主题,以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其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探究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提升其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美国内战、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美国的政治、经济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对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文献阅读、资料整理和分析等,也具备一定的掌握。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制度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时期。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够通过文本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独立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新政中涉及的经济政策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历史意义;二是新政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复杂人物关系和事件链条,可能导致学生难以梳理;三是将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起来,需要较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需注重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随后,组织学生围绕新政的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新政时期的不同角色,模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加深对新政措施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课堂直观性和感染力,同时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美国社会的困境,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的大萧条?又是谁带领美国走出了这一困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美国内战、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强调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包括新政的主要政策、实施过程以及在新政期间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新政的措施和目的。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新政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解决大萧条问题中的作用,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新政的理解更加全面。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有何启示?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评价,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论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理解新政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新政中的关键政策,如《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等,以及这些政策对当时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提高了历史解释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
-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3.观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