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质量检测6 生物与环境测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质量检测(六) 生物与环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C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 C
2.如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
B.乙图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
C.丙图的三个种群一定形成一条食物链
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竞争、竞争和捕食关系。草原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甲图不能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A错误。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道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故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B错误。丙图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C错误。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
答案: D
3.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0~t1乙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
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
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种内斗争调节
D.t3~t4甲种群呈“S”型增长
解析: t0~t1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t1~t2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代表乙种群的K值,而甲种群的K值在t3~t4时才出现;t3~t4乙种群数量主要受种间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型增长。
答案: D
4.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
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食物、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
D.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 记名计算法多用于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不能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C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解析: 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一营养级,即金字塔的底座,A正确;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只有能量的输入,人工制作的密闭的小生态缸短时间内也可以只有能量的输入,但其他的自然生态系统都需要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B错误;被捕食者为保护自己而传递的保护色、警戒色等信息,对捕食者来说自然是不利的,C错误;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定抵抗力稳定性很高,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很低,即不易破坏,一旦破坏,极难恢复,D错误。
答案: A
6.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857%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四个途径。因此,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103 kJ/(m2·y)=2.5×103 kJ/(m2·y),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