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学前儿童的个性(新).pptx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一、气质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稳定性:气质与神经系统得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
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就是气质)
可塑性: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身体健康状态的强烈
转变会产生气质的掩盖现象。
无好坏:气质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
都有优势和不足。
;1、希波格拉底的体液气质说: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的特性及类型气质;A、B、C、D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贾宝玉:多血质
外向,热情、活泼好动,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一)传统的气质类型;(一)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气质特点;(二)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不足之处;(一)什么是性格;(三)性格与气质;一、儿童性格的萌芽;三、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一)什么是能力;(三)能力与知识、技能;一、学前儿童能力发展;
;(三)儿童智力发展曲线;2、幼儿智力发展的速度
人生头几年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由此形成先快后慢上升的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研究结论】布鲁姆以17岁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为100%,得出各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1岁——20%4岁——50%8岁——80%13岁——92%17岁——100%;一、一般能力测验:
㈠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905年,为鉴别低能儿童,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于编制了第一套比较系统的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㈡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IQ=;⒈比率智商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发展,如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等的话,不管他的实际年龄多大他的智商总是100(中等智力)。如果以后发展条件没有什么变化,表示该儿童将是一个智力一般的人;
⒉比率智商可比较不同年龄人的聪明程度。一个4岁的儿童,其智力年龄是5岁,则智商是130,而一个12岁的儿童,智力年龄是13岁,则智商是100。两人智力年龄都超过实际年龄1岁,但是前者比后者聪明一些。
⒊采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智力发展水平,比???简明,便于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力高低。但是,这个公式不足之处在于只适用于儿童。
⒋当人发展到一定年龄后,智力并不随年龄增长,老年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得用智力年龄将不符和实际情况。;;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少年早慧: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音乐、绘画等领域最为常见。
(2)中年成才:美国心理学家莱曼研究了一些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年龄和成就的关系,认为30-45岁是人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年龄大多也在这一阶段。
(3)大器晚成:由于一些人所做的工作任务难度大,一时不能突破或者是早期没有用功,后来才努力学习,或者属于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
⒈知觉的类型:
⑴根据知觉时是主动(被动)分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前者能比较积极主动的观察周围事物,后者是在他人指令或外界刺激下进行观察。
⑵根据知觉时倾向性,可分为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分析型人对事物的细节感知较清晰,综合型人整体概括强,分析综合型兼有前述两种特点。
⒉记忆的类型:
⑴根据分析器参加的情况可分为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运动记忆型、混合记忆型等
⑵根据记忆不同材料的效果和方法,可分为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形象—抽象记忆型。大部分人是属于形象—抽象记忆型。
;二、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第五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特征
(一)界定: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其周围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两个基本特征:
1、分离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与他人不同。
2、稳定的同一感——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的存在的,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自尊感、自信心、成功感、失败感)
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德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形态;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