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细菌的耐药性.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 概 述
自从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纪元。此后又先后研制、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有180余种。
这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常见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但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并未使细菌感染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是细菌通过多种机制产生了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是指对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各种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特异病原微生物的产物。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一)按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β-内酰胺类;;红霉素;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二)按生物来源分类;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G+菌;青霉素及溶菌酶的作用机制;主要靶位: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PBP)
抑制转肽酶活性 → 抑制肽聚糖合成 → 使细菌的细胞壁形成受阻。;;;① 某些抗生素分子呈两极性,亲水端与细胞膜蛋白质部分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
②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与真菌胞膜上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真菌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均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红霉素 50S亚基抑制
林可霉素类;4.抑制核酸(DNA/RNA)合成;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总结图示;敏感菌株;细菌的耐药性;药敏试验;一、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㈠固有耐药性;㈡获得耐药性;产生获得性耐药的几种情况;二、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一)钝化酶的产生;重要的钝化酶;;⒊氯霉素乙酰转移酶(质粒编码);(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链霉素:细菌核糖体30S亚基上的S12蛋白
红霉素: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L4或L12蛋白
利福平:RNA聚合酶的β亚基
青霉素:细菌细胞膜上的特异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喹诺酮类药物:DNA旋转酶
磺胺药:细菌可改变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药物靶位酶发生改变
;不同药物的作用靶位
l一抑制细胞壁合成:环丝氨酸、万古霉素等;2一DNA促旋酶抑制剂:喹诺酮类;
3一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平;4—50S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5—30S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四环类、大观霉素、氨基糖苷类;
6一tRNA合成抑制剂:Mupirocin; 7一氯霉素酰基转移酶;
8一抑制细胞膜合成:多粘菌素类; 9一细胞周质空间: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10—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 THFA:四氢叶酸;DHFA:二氢叶酸。 ;核糖体;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二氢叶酸代谢酶;(三)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四)主动外排机制;细菌还具有仅排出一种或一类抗菌药物的“单”耐药系统,如最早发现的大肠埃希菌四环素主动外排泵,能通过质膜蛋白Tet利用跨膜氢离子梯度,即质子驱动力作为能量,将累积到一定浓度的四环素泵出胞外,阻止它作用于靶位核糖体。;(五)其他;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8月-218月-21Tuesday, August 24, 2021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0:10:1310:10:1310:108/24/2021 10:10:13 A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8月-2110:10:1310:10Aug-2124-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0:10:1310:10:1310:10Tuesday, August 24, 2021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8月-218月-2110:10:1310:10:13August 24, 2021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