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细菌的耐药性.ppt

发布:2025-03-10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钝化酶的产生1B-内酰胺酶(青霉素、头孢类)2氨基糖甙类钝化酶(改变分子结构)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乙酰化氯霉素)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第3章抗菌药物与

细菌的耐药性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01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螺旋霉素等0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03四环素类——四环素、强力霉素等04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05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06其它——利福平、异烟肼等07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主要是肽聚糖)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糖体影响核酸代谢的药物——利福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细胞壁胞膜渗透性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环丝氨酸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氯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药甲氧苄胺嘧啶利福平喹诺酮类1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32获得性耐药(acquireddrugresistance)固有耐药(intrinsicdrugresistance)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机制社区获得的耐药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志贺菌属医院获得的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抗酸杆菌一、临床常见的耐药菌药物累计不足(减少吸收;增加排出)灭活作用靶位改变二、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固有耐药——细菌种属决定获得耐药性——染色体突变(结核菌)质粒介导基因转移——耐药基因的转移耐药性产生的选择压力钝化酶的产生1B-内酰胺酶(青霉素、头孢类)2氨基糖甙类钝化酶(改变分子结构)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乙酰化氯霉素)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