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细菌的耐药性课件.ppt

发布:2017-09-16约1.0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抗生素(antibiotic ): 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产物。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 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表示。 一、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如:细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染色体突变 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 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 (三)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 如: 生物膜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 * 按生物来源分类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多粘菌素。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两性霉素B等。 表6-1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 酮康唑 环丝氨酸 利福平 红霉素 制霉菌素 杆菌肽 甲氧苄胺嘧啶 四环素类 两性霉素B 万古霉素 磺胺药 氯霉素 多粘菌素类 β-内酰胺类 核酸合成 蛋白合成 细胞膜 细胞壁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一) 钝化酶(modified enzyme)的产生: beta-内酰胺酶水解beta-内酰胺环. E.coli P. aeruginosa (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青霉素结合蛋白(转肽酶)构型变化,青霉素无法与其结合.如耐甲氧西林金葡(methin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转肽酶催化五肽交联桥的形成,青霉素抑制转肽酶, 从而抑制交联桥和细胞壁的形成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溶菌酶作用点 (?-1,4 glycosidic bon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