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认识地球的形状 教案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doc
4.12《认识地球的形状》教案设计
课题
认识地球的形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
科学思维:猜测——验证——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探索: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尝试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关于地球形状的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责任态度: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历程,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点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
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尝试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关于地球形状的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聚焦问题
想一想: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太空船上的宇航员用一台80毫米镜头的哈苏照相机,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
这张照片非常难得,因为阿波罗17号飞船执行的是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计划,从此以后,人类已经很久没有飞船抵达这个距离对地球进行拍照。我们看到的大量地球的照片,都是合成照,而不是太空实拍。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于4万5千公里之外眺望母星,地球就像是一颗很小的蓝色弹珠。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你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的?
科学实践
1、生活在海边的人,观察从大海的远方行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什么?观察从大海驶向远方的船只,总是什么先消失?
追问:这是为什么?
2、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3、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测?
4、指导学生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
雨伞、帆船模型
(2)注意事项:
在撑开和收起雨伞时不要对着他人,防止发生意外。
(3)实验设计
用桌面和伞面分别模拟平面的海面和曲面的海面,让小船模型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由远及近驶向观察者,观察现象。
(4)实验记录
5、能寻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地球是曲面的吗?
资料阅读:
大约500年前,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寻找通往东方古国的航线。他们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今天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继续向西,横越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历时大约3年,最后(部分船员和船)回到了出发地——西班牙。
在地球仪上把麦哲伦船队航行的路线标出来,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展示麦哲伦航行路线图,交流自己的发现。
6、现在,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教师讲解:
加加林,苏联航天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
杨利伟也从“神舟”五号飞船舷窗向外拍摄到了地球的画面。
航天探测的发展让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精准。目前,经过精密测量,人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近似球体。
7、查阅资料,与同学们交流关于地球的知识。
8、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大约多长时间能绕地球赤道转一周?
步行1千米/时
火车300千米/时
飞机900千米/时
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运转一周为一年。
拓展应用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例如天文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盖子,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填空题。
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个______________。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______________的,地是______________的。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______________,然后看到______________。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______________的。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______________形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