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博血氧饱和度对预后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博血氧饱和度对预后的影响
f’f~1/,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0年9月第8卷第3塑
?l临床研究?
胁?
16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对预后的影响
昊博贤胡靖/顾爱峰马兰芳谢燕琦孙燕
,——~—~
我院自i996年l0月~i998年12月对60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床边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So?)变化.发现so变化与梗死面积,心功能状况,
并发症及预后关系密切.So:lt;8j是预后不良的指
标.现报告于下
资料与方法
率组60例,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
的诊断标准..男35倒.女2;例.年龄33岁~8I
岁,平均640岁±3.2岁急性前间擘心肌梗死11
例.前壁心肌梗死2O例.广泛心肌梗死10例.下壁
心肌梗死l1例.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例.有心律失常者j8例.泵衰竭者8例,心源性休克
4例.急性肺水肿3例,脑梗死4侧.死亡.I例.6O例
患者血红蛋白测定均在tgSg/I~14g【之间.监
测脉搏血氧饱和度采用美国Hewlcttpackardcorn—
party的OmnicareModel24型床边仪,用一光电传
感器夹与患者食指相连按监护仪荧光屏上会连续,
无创,自动显示so:数值.每个患者连续监测1周.
另外.在该仪器开始使用时.曾对10例病人使用脉
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同时抽取动肺血.作血气分析
作对照.结果显示两者结果一致,证明脉搏血氧饱
和度监测的结果是可信的
结果
S0,9j~100者32例.其中前间壁8例,前
壁15例.下壁6例.下壁,正后壁台并右室2例.发
生心律失常30例
s.n90~94者13删,其中前间壁3例前擘
3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3例,下壁,正后壁台并右
作者单位~62a52河北省任邱市华北石油总医院
2,z口,7
室2例心律失常13例,泵衰竭l例,脑梗死1例
s.8j~89者l0例.其中前问壁l例.前壁
2侧.广泛前壁4例,下壁2例,下壁,正后壁台并右
室l例.心律失常1例,泵衰竭4例,肺水肿2例.心
源性休克1例.脑梗塞l例.死亡l例.
s.80~84者4例,其中广泛前壁2例.下
壁,正后壁合并右室2例心律失常4例.泵衰竭2
例.肺水肿1例.心源性休克2例.脑梗死1例,死亡
?伊l.
s0179者l例.合并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
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所谓s01.是指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最大量与血
红蛋白实际结合氧量相比的百分数.它是组织氧消
耗量及心排血量的主要指标,若其中任何一项指标
有变化.s0.都能出现灵敏反应0本组病例血红蛋
白均在正常范围,因此s0降低就意味着心排血量
低下或循环状态恶化.连续监测so!可以及时把握
住心肌缺氧的程度及正确估计病情,对指导临床治
疗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s0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
面.是由于儿茶酚胺大量分泌,组织需氧量增多;
二是由于心肌坏死.血流减慢,输送到组织的氧量减
少本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o!动态变化.发
现s.值在95~]00者无1例发生休克,脑梗塞
受死亡而S.值在8O~84者4例均发生心律
失常,其中发生心源性休克2例.脑梗塞l例,死亡
!例从梗死面积看,s0值在9j~l0O者无l
劁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80~84者4例中
有2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另2例为下壁,正后壁
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不难看出,so!值与心肌缺血,
?l62?
缺氧程度密切相关n-,s0值越高,梗死面积越小;
So值越低,并发症越多.本组死亡4例,Soz值均在
80~89之间,说明病死率与s0值呈明显负相
关.
采用床边监护仪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不象我们
临床经常采用的动脉血所测S0受PH,Pao温度
影响.此方法准确,简便,自动显示,并随体内血氧变
化而变化,具有无创性,易为患者接受.对指导急性
心肌梗死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元福民主编
2应明英主编
1998:】27
PJCCP溶栓治疗的疗
效有待临床研究.1998年12月以来我
院应用蚓激酶治疗心腔内血栓其3例,
取得较好疗效,并与1996年1例左室血
栓用尿激酶治疗对比分析,觋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均为住院病人,经心脏彩
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治疗组3例,男性,
年龄为43岁,75岁,76岁,左室内血栓
共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左房内血栓1
例.为风心病.患者均心悸,气短逐渐加
重1月内住院;对照组1例,男性,42
岁,急性心肌梗死后20天,心脏彩超诊
断左室内血标准:痊愈:血栓消失}
显效:血栓截面积减小50以上;有效:
血栓截面积减小50以下;无效:血栓
截面面积无改变或增大.
结果
治疗组2例左室内血栓消失,1例
左房内血栓无改变;对照组1例左室血
栓增大.治疗组1疗程后凝血酶原时间
比正常平均延长4.2秽,纤维蛋白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