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帐户与复制记账(90页).ppt

发布:2017-06-16约2.04万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一、账户 (一)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专门格式,用以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设置依据:根据会计科目设置 基本特征:具有专门的格式 主要作用:分类、连续记录经济业务 重要地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二)账户的设置原则 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内容。 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P45会计科目表) 应简明适用,称谓规范。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基本结构的含义:账户的全部结构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四)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四)账户能够提供的金额指标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五)账户设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设置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二、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含义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 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 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3.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相互联系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反映的经济内容(会计要素)相同。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方法;会计账户则可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 (2)相互区别 外表形式不同: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 发挥作用不同:会计账户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可作为账户的设置依据及会计报表中的项目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1.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总账科目)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 等)。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是设置总账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可提供总括指标。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与《基础会计》教材对会计科目的不同分类方法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A材料”、“原材料—B材料”等 )。 是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可提供详细指标 各级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 (一)基本含义 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单式记账法简介 通常只对货币资金(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债权债务(即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结算涉及的账户加以记录,而对实物增减涉及的资产账户等则不予记录(当然也不必设置这些账户)。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二)复式记账基本特征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二)基本原则 1.以反映资金运动内在规律的会计等式为记账基础。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2.对每项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记录。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类型(四种)记录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复式记账,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账户之间会形成如下两个方面的自动平衡关系: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三、复式记账的作用 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1.产生——大约在12~13世纪起源于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总结于14世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2.演进——借、贷二字最初表示“借主”与“贷主”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的丰富,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增减变化的记账符号。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含义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三、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借、贷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2.对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