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编号:816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能在各级各类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教育相关行业从事教育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等相关工作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具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专业素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从事教育技术学相关基础及应用理论的研究工作;
2.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及企业培训机构从事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实施及评价工作,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3.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具备教育信息技术环境设计与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学校及社会相应机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及管理工作,以及一般教育信息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
4.掌握教学媒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具备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能力;
5.掌握教育影视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具有教育影视节目编导、摄制与应用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处理、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微机原理、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学与教的理论与方法。
三、学制
4年
四、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项 目 周数 学分 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 备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 0 0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8 8 0 0 0 0 0 0 8 0 见习 2 2 0 0 0 0 0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 8 8 0 0 0 0 0 0 0 8 复习考试 13.5 0 2 2 2 2 2 2 1 0.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 动 7 0 0.5 0.5 2 0.5 2 0.5 1 0 课程教学 121 157.5 15 17 17 17 17 17 11 10 小计 166 178.5 21 20 21 20 21 20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类别 学期
课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 百分比% 学
时 通识教育必修课 187 126 136 153 0 0 0 0 602 21.4 专业类必修课 280 337 280 212 206 168 0 0 1483 52.7 专业类
选修课 计划开设 0 242 143 252 434 688 302 17 2078 学生应修 0 34 68 68 136 136 68 17 527 18.7 通识教育选修课 0 0 0 0 51 51 51 51 204 7.2 小 计 467 497 484 433 393 355 119 68 2816 100 学
分 通识教育必修课 11 7 8 11 0 0 0 0 37 23.5 专业类必修课 15 18 15 11 11 7.5 0 0 77.5 49.2 专业类
选修课 计划开设 0 11 7.5 10.5 21.5 32.5 16 1 100 学生应修 0 2 4 4 8 8 4 1 31 19.7 通识教育选修课 0 0 0 0 3 3 3 3 12 7.6 小 计 26 27 27 26 22 18.5 7 4 157.5 100 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七、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素质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