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80108)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2、学制:3年,实行学分制。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焊接工艺技术、焊接自动化及焊接检验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能从事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力、化工、建筑等行业焊接技能操作及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焊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焊接质量与控制、焊接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全面发展的焊接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需求的全面发展的焊接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焊接基本知识,从事焊接制造、焊接工艺、工装设计,产品检验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职业面向
1、本专业职业岗位
(1)焊接操作岗
(2)焊接工艺岗
(3)焊接检验岗
(4)焊接管理岗
2、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本专业在广泛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按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要求集中展开本地区内典型骨干企业及毕业生走访调研,经行业专家研讨分析并论证,得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与其对应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一览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学习情景 课程设置 操
作
岗 下料;
装配;
焊接。
焊前工作
设备检查;
焊材准备;
装配检查。
焊接过程
操作控制;
工艺参数控制。
焊后工作
清理检查;
焊机维护。 熟悉图纸;
熟悉通用焊接设备性能;
熟悉各种焊接材料;
掌握各种焊接方法操作技能。 《焊接方法与工艺》
《金属熔焊原理与材料焊接》,《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工
艺
岗 编写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规程,包括下料工艺、装配工艺、焊接工艺以及检验工艺;
编写工艺评定任务书及工艺评定报告;
工艺实施监督。 看图、审图;
工艺性审查;
工艺评定;
编、审工艺;
工装夹具设计;
焊接过程管理。 熟悉图纸;
熟悉产品标准、工艺规程;
熟悉焊接工艺过程;
熟悉各种焊接材料;
熟悉各种焊接方法;
工装夹具设计、验证;
工艺评定; 《冷作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结构装焊技术》 检
验
岗 下料阶段,检验尺寸及切口质量;
装配阶段,检验装配尺寸及形位精度;
焊接过程及焊缝质量的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
耐压试验和密封性试验。 焊前工作
看图、审图;
熟悉工艺;
编写检验工艺卡;
准备检验工具;
检查装配质量。
焊接过程控制
检查工艺参数的执行。
焊接后工作
焊缝外观检查;
无损检验;
水压或气压试验;
出具试验报告。 识图;
外观质量检测;
读片;
返修结果的判断;
按工艺编写检验过程卡;
基本检测工具的使用;
焊接技术参数的判断;
熟悉检验设备的性能。 《焊接检验》 管
理
岗 管理好焊接生产过程,避免安全事故,减少环境污染,现实按期交货、低成本、高质量三大目标。
成本管理;
工期管理;
质量管理;
按期管理。 安全培训、监督、实施;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计划实施;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对产品质量的认真把关。 具有编制安全培训的相关知识及安全隐患识别能力;
各种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能力;
具有生产与质量的检查、发现、处理及反馈问题的能力;
现场操作的安全监督管理能力以及安全危险源的辨别能力。 《焊接生产管理》
四、素质、能力、知识结构及开发
1、素质、能力、知识结构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走产学结合道路,按照“学中做、做中学、用中学”的思想构建课程及教学体系,通过知识、技术与能力的有效匹配,强化综合能力训练,保证学生获得充分足够的实习实训,从而形成有效的职业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
知识
结构 科学文
化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 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数据库及其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专业技
术知识 具有应用普通热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生产工艺过程热处理工序的能力 具有钳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工艺的能力 具有编制金属材料焊接工艺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能力 具有各种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安全生产知识及典型焊接设备的使用能力 具有设计典型焊接结构、接头形式、焊接应力与变形、消除焊接应力和预防变形的措施的能力 具有管理现代企业模式中焊接生产项目、技术措施及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