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总结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老师,您好!》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学生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们还可以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3.“理想的丝线”:比喻教师的工作成果; “甘露”: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茁壮的新苗”、“幸福开放的鲜花”:比喻学生。
4.赞美老师的诗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但愿人长久》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是先“心绪不宁”,接着“埋怨”,后来“宽慰”。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以用课文中的“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来解释;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来解释。
8.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婵娟”指美好的月色。这些词句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宽大胸怀。
9.《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这首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了青螺。
10.《峨嵋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写的,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这首诗中出现的地名有: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11.《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首诗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单元
1.《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紧扣献花,写出了“我”献花前激动、兴奋的心情;献花时热泪盈眶;献花后忘不了。
2.“回归”是指: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是1997年7月1日。
3.《天安门广场》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10月1日是我们的国庆节。
4.《徐悲鸿励志学画》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5.“功夫不负有心人”指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功夫”指时间、精力。“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有眼不识泰山”指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无知。
6.《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举行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 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7.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虎门销烟,海滩上可热闹啦!此时此景,我想到了很多成语:(水泄不通、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8.在本单元中,我认识了两位杰出的爱国人物:励志学画的著名画家徐悲鸿,为中国人争了气;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令世人震惊。我还道精忠报国的岳飞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都非常爱国。像这样的爱国英雄还有:董存瑞、钱学森、孙中山。
第三单元
1.《泉城》一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
2.《九寨沟》课文不仅描写了九寨沟奇丽的自然风光,还介绍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四种动物。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的作用。
3.《田园诗情》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荷兰风光如诗如画,有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所以称荷兰是花之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是天然的(牧场),所以称荷兰是牧场之国;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所以称荷兰是水之国。
4.《桂花雨》写出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我”对家乡怀念之情。回想起当年摇桂花的情景,不仅给“我”摇“来了对童年的回忆,还摇来了对亲人的思念,摇来了对故乡的怀念。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说金桂香,实际上表达了她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第四单元
1.《开天辟地》讲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尤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2.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突出表现了盘古力大无穷的特点;第三到六自然段写盘古顶天立地,突出表现了盘古坚定不移的特点;第七自然段写盘古改天换地,突出表现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4.《一路花香》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