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一要求突出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是能否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相互团结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就我在教学评价中的一点尝试: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
建立合作小组时,要做到小组分工明确,全班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为若干个,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制定发展目标,负责检查各种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同时,小组内实行“师徒制”——结对子,A和D组成师徒,B和C组成师徒,这样便于学生学会合作。
在学生能合作、会合作的基础上要细化评价标准,如:在小组讨论时学生是否积极投入,配合是否默契;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学习的内容表述是否清楚、完整、有条理性,声音是否洪亮,板书是否清晰、工整等。在以上的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恰当的评分,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样的情况加多少分,做好预设,并有记录,进行阶段性汇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1、 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2、 学生互评与自评。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为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评价的主导在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因而学生只有接受评价的结果,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抑制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我们教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因为从学生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于我们成人的看法和见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同学间的互相评价。
如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层次的小组合作,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进行男女生之间的互听互评,可以进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分组互听互评。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倾听对方的朗读,找出对方朗读中的错误,及时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自己读书时又会加倍小心,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在互听互评中学生的朗读得到很好的反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新方式,促进学生间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也是有依可循的、有发展空间的,我们在实践二.操作办法
??????? 高效课堂一直采取的就是积分制,回答问题得分,累积分数,分数最高的为胜者。具体为:
1.给学生布置一些达标任务,视达标情况加分。
2.鼓励成绩稍差的学生答题。前面提到把学生分为了优、良、中、落后四个档次,小组里“优”生答对一题加1分,“良”生答对一题1.5分,“中”生答对一题2分,“落后”生答对一题加3分。以此来鼓励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也激励好生来帮助较差的同学。
3.设置抢答题,同样按照档次加分,增加各组间的竞争意识,活跃学习氛围。
4.超越积分制。两种方式。一是每一档的同学与其他组比自己高档次的同学比,如每次当堂达标测试或者章节考试第四档的同学超越了第三档的同学给予加1分的奖励,如果超越第二档则加2分,以此类推。二是让学生自由挑战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也可以挑战比自己强一点的同学,如果周末测试胜利,则给赢者加1分,挑战强的酌情往上加分,如果没有胜利,但是分差在5分以内,则加0.5分以示鼓励。
三.结果评价
??????? ?在小组活动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评价小组活动时,评价的对象是小组而非个人,要重视对小组的评价,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这样才能建立学生的小组集体感,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 虽然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但是也应该关注其他同学的进步、合作态度等,对优秀者也给予适当的奖励。特别是组长要给与肯定。
三、学习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的评价涉及到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功能等整体的评价体系。这里主要就课堂评价的操作办法进行具体阐述。
课堂评价操作办法: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