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三角形梯形中位线预习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州知典教育一对一教案
学生: 年级: 学科:数学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老师:赵鹏飞
课 题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预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及达到程度) 理解什么是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的特点
梯形中位线的特点
两种图形中位线的区别于练习
中位线在图形中的应用
中位线解题的思路 本节课考点及单元测试中所占分值比例
10% 学生薄弱点,需重点讲解内容 中位线概念的混淆,性质的乱用,计算的粗心,找不到中位线。 课前检查 上次作业完成情况: 优□ 良□ 中□ 差□
建 议:
教
学
过
程
﹃
讲
义
部
分
﹄
课堂练习
课后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2、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100cm,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为20cm,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3、若梯形中位线被它的两条对角线分成三等分,则梯形的两底之比为 。
4、直角梯形的中位线长为,一腰长为,且此腰与底所成的角为600,则这个梯形的面积为 。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是梯形的中位线,G是BC上任意一点,如果cm2,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 。
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300,∠C=600,E、F、M、N分别为AB、CD、BC、DA的中点,已知BC=7,MN=3,则EF= 。
7、如图,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中点,G为AE的中点,BE与DF、DG分别交于P、Q两点,则PQ∶BE= 。
8、如图,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EF=,垂直于底的腰A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9、在梯形ABCD中,AD∥BC,BD是对角线,EF为中位线,若∶=1∶2,则∶= 。
二、选择题:
1、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中位线长为8cm,则它的高为( )
A、4 cm B、cm C、8cm D、cm
2、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BC∥AD,它的中位线长为28cm,周长为104cm,AD比AB少6cm,则AD∶AB∶BC=( )
A、8∶12∶5 B、2∶3∶5 C、8∶12∶20 D、9∶12∶19
3、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结△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4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B、 C、 D、
4、如图,E、F、G、H分别是BD、BC、AC、AD的中点,又AB=DC,下列结论:①EFGH为矩形;②FH平分EG于T;③EG⊥FH;④HF平分∠EHG。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三、解答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m,AC与BD交于O,M、N分别为OA、OD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BCNM是等腰梯形;
(2)求这个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求证:EF>
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BC=600,AC平分∠DAB,E、F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且EF=,求梯形ABCD的面积。
错题回顾 一、填空题:
1、13; 2、500cm2; 3、1∶2; 4、; 5、; 6、4; 7、1∶4; 8、; 9、5∶7
二、选择题:
1.C 2.D 3.C 4.D
三、解答题:
1、(1)证明:在矩形ABCD中
∵M、N分别为OA、OD的中点。
∴MN//AD∥BC且MN≠BC;
∵AM=DN,AB=DC,∠MAB=∠NDC
∴△ABM≌△CDN
∴BM=CN
∴四边形BCNM是等腰梯形
(2)6cm。
2、证明:取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