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走进古诗文中马教案设计x.docx

发布:2018-06-28约3.1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5《古诗文中的马》教学设计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 周泽琪群文篇目《山海经》中的两句话 《小雅.车攻》《房兵曹胡马》《马诗》《塞下曲》教学目标1.利用注释与师生交流增进对诗词的理解;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古诗文中马的形象,体会和感悟诗文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和感悟诗文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1.刚才同学们分享了那么多带马字的成语。我们也再现了马字的演变过程,其实马的意象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觅奔驰在古诗文中的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2.同学们,在远古时期,马并不多见,人们对马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古代神话小说《山海经》里是这样描述马的。【设计意图】经过课前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铺垫下,课堂伊始,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议题。远古时期马的形象1. PPT出示。山海经: “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1)指名同学读。(2)说说古人描述的马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描述。(4)从古人的描述中马有什么特点?(板书:神奇)最早的时候,古人认为马就是龙,龙就是马。最早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记载。2.PPT出示“马八尺以上为龙”。(1)全班齐读。(2)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古人把它当作神兽刻在石壁上,看着这长翅膀的马,你会想到哪个带马字的成语?在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里,马是多么的神奇。(板书:神兽)三、先秦时期马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曾经被当作神兽的天马以战车的形态出现,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了军备物资,战士们就是坐在这样马拉的车去狩猎,去战斗的。诗经中就有这样几句诗对当时场景的描述。(板书:战车)1.PPT出示《小雅.车攻》2.借助注释,静静地读这首诗。3.指名学生读。4.几匹马拉车?四匹什么样的马? 让学生体会马高大、强壮的形象特点。5.坐上这样的马拉的车,你心情怎样?多威风呀。那就带着高兴、自豪的心情再读。6.学生做动作有节奏地诵读。三、秦汉之后马的形象。随着马在战争中作用的增强,中国人学会了骑马打仗,这就是骑兵、战马。由于与马相依相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马人士,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写了众多赞美马的诗,这就是其中有名的一首。(板书:战马)1.PPT出示《房兵曹胡马》。2.释题。什么是兵曹?军队里的小官。那时的兵曹就相当于今天的参谋,房兵曹就是房参谋。胡马就是西域马。西域盛产宝马。题目的意思是房兵曹的西域马。生读题。3.PPT出示马图。这就是房兵曹的西域马,杜甫一看见这匹马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大笔一挥写下这首诗。读!大家赶快找找这匹马有什么优点,让杜甫这么喜欢。4.借助注释,看看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5.学生自读。6.交流汇报。体会马的英勇、忠诚。四、回顾前三首古诗。1.PPT出示学习单2.师生小结:同学们,马从远古时期一路走来,它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越来越丰满。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小说《山海经》,了解到古人把马当作神兽,感受到马的神奇。从《小雅.车攻》这首小诗中,知道先秦时期马以战车的形态出现,体会到马的高大、强壮等特点。《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中了解到秦汉以后马的形态都是战马。领会到它忠诚、英勇的精神。【设计意图】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我巧妙地将时间顺序和马的形象这两条线索紧密融为一体,贯穿其中。首先通过远古时代的《山海经》,让学生初步感知马在神话中神兽神奇的形象,再学习先秦时代的《小雅.车攻》,通过读、品、悟感受到了作为战车形态时,马高大强壮的形象,接着引入杜甫《房兵曹胡马》的学习,既加强学生读、品,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又让学生从诗中体会到战马英勇,忠诚的精神品质。学生在阅读中增进对诗文的理解,深化了对马形象的认识。五、边塞诗中战马形象马的美丽、高大的形象更多的是反映在边塞生活的诗歌当中,现在我们来学习两首边塞诗。 这两首诗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要求静静地默读,找个同学来读读学习要求:(一)学习两首古诗。1.PPT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注释读通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2)体会马的形象。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静静地默读。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1)《塞下曲》。同学们看见你们专注的神情,就知道你们走进去了,从《塞下曲》这首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敌人。 师:同学们可以说得具体点,充分发挥想象,骏马的速度怎样?飞奔的样子?战士们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师:你们看到了风驰电掣的画面,你们听到了纵马鸣鞭的声音,你们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看到了英勇杀敌的画面。能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只有用心去感受了,才能把文字想象成画面。同学们,从这首诗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